性命圭旨白话解全书(今年最猛的大尺度)

未来八字网 36 0

「你报警好了,我是未成年。」

这并非什么电影台词。

而是出现在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中:

一名14岁男孩被高中生围堵勒索,随后跳江身亡。

当死者家属质问涉事学生时,听到的却是那样一句冷漠无情的话。

这样的新闻并非第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每次曝出这样的事件,人们总会感到一阵心寒。

为何会存在这样有恃无恐,猖獗作案的未成年人?

今天,鱼叔想借着一部新播日剧,跟大家再次聊聊这个话题——

《彷徨之刃》

さまよう刃

本剧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这本小说由于内容和话题十分尖锐,已经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2009年的时候,日本就推出过一部改编电影;

2014年,韩国把这个故事又拍了一遍。

可惜的是,这两次影视化的口碑都较为一般,没有突破8分。

最近刚播出的这部剧版,终于让人眼前一亮。

8.7

的分数,已经足以进入日剧的第一梯队。

先打个预防针。

想要去看剧的朋友,一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因为这里面的许多情节展现,实在是真实到引起人的生理不适。

但也正是这样的不适,凸显了情节的沉重和绝望。

主演竹野内丰,曾在2009的日本电影版中出演警察。

到了本剧,他成了主角,父亲

长峰

长峰在妻子去世后,带着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很懂事,还在上学就已经知道体贴父亲的不易,时不时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有魔鬼在暗中窥探。

这天,女儿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几个小混混盯上了。

绑架,下药,再被带到了一间乱糟糟的公寓。

清醒后,她想拼命逃跑,但根本挣脱不开。

没几下就被撕烂了衣服,还被注射了大量的兴奋剂。

两个小混混一边对女孩实施性侵,还一边把过程拍摄下来。

说实话,鱼叔已经很久没有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如此直白、狠厉的手法了。

施暴的这场戏,看得直叫人内心不适。

两个混混扭曲、亢奋的脸和女孩绝望的泪水交错出现。

让女孩痛苦的嚎哭,显得越发惨烈。

镜头的真实感,更是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怒发冲冠。

混混凌辱了女孩一夜。

等到第二天,发现女孩已经断气了。

他们直接用垃圾袋把人一装,抛尸河中。

同一时间,长峰已经发现女儿失踪,并寻找了许久。

他没想到,最后见到女儿竟然是在警方的验尸房。

这位父亲瞬间就崩溃了。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因为凶手未成年,根据日本《少年法》规定,他们的个人信息不可以被公布。

然而,就在长峰痛苦绝望到已经失去了人生目标的时候。

他收到了一条神秘信息,里面清晰地说出了两个凶手的名字和居住地。

长峰没有告知警察,而是自己前往调查。

在公寓里,他发现了一堆奇怪的光盘,每张光盘上面还有不同的标识。

就在长峰把光盘放进播放器的那一刻,他明白了。

这些光盘里全是受害者被性侵的录像,每一张代表一个受害者。

十几张光盘,代表着十几个受害者。

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在录像里,长峰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是怎样被殴打、虐待、侵犯,最后因为心力衰竭而死去。

可两个始作俑者,却还在女儿死去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大笑、侮辱着她。

就在长峰嘶吼着砸烂电脑的时候,公寓的门突然开了。

原来是混混A回来拿东西打算跑路。

盛怒之中的长峰直接拿起一把刀,狠狠地捅到了A的身上。

可此时的A竟然依旧没有丝毫的反悔之心。

他看着受害者的父亲,嬉皮笑脸:

「给你女儿打满分,谢谢让我爽到了。」

这句话让长峰彻底失去了理智,他一刀又一刀扎在A的身上,直到对方断气了也没有停歇。

杀了人的长峰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不归路,一定会被警察通缉。

性命圭旨白话解全书(今年最猛的大尺度)-第1张图片

于是,他决定在被逮捕之前找到混混B,为女儿报仇。

长峰一边隐匿行踪,一边对着照片开始地毯式搜索。

从现在开始,他是在跟警方赛跑。

小说原著首次出版于2004年。

如今17年过去,看剧依然会感觉这个故事跟现实无缝衔接。

一方面,本剧加上了很多当下时间点的特色。

比如,孩子发烧了,妈妈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首先要排除的就是孩子是否感染了新冠。

不管是地铁排队还是警方开会,人人带着口罩。

这些是具象可视的影像符号,给剧情添加了一层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

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过去的这17年时间,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可以说依旧存在。

由于有《少年法》的保护,日本20岁以下的少年犯罪后都不会被严惩,从而造成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护与情感忿恨之间不可相容的悖论。

父亲的复仇行为在舆论中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大家支持长峰复仇,呼吁对未成年犯罪进行严惩。

本质上,也都源于对《少年法》的强烈不满。

包括在另一部经典日本电影《告白》中,女主的复仇行为也同样探讨了这一点。

那么放眼看现实呢?

33年前,有

「绫濑水泥杀人案」

六名少年对被绑架的女高中生进行长达41天的监禁、凌辱、强暴、虐待,致其死亡后则将尸体用水泥密封在一油桶内。

24多年前,有

「酒鬼蔷薇圣斗事件」

一个14岁的少年连续杀害两名受害人并分尸,还给警方寄信挑衅。

这些大案发生后无不轰动一时,但凶手却都因为《少年法》的保护而被宽大处理。

甚至,「酒鬼蔷薇」事件的凶手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绝歌 神户儿童连续杀伤事件》。

书里详细描述了自己的作案过程和受害人当时的情况,一经问世就引起疯抢。

凶手也因此书的出版获得了大笔的版税,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性命圭旨白话解全书(今年最猛的大尺度)-第2张图片

不得不说,这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17年之后的今天,《彷徨之刃》提出的问题有所改变了吗?

就在十多天前,一名日本19岁少年残忍杀害了一名女性,一连捅了被害人70多刀。

我国相似的例子也不少见。

2019年大连发生杀人案,凶手杀害了10岁的女童后理直气壮,宣称:

「我不满14岁,不会被判刑。」

2020年安徽宣城又发生了几乎一样的案件,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后将其抛尸。

凶手因年龄不满14岁,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还有发生在2020年的还有蓝田小学轮奸案。

由于涉事男生未满14周岁,公安机关不予立案。

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成了社会上一个无法治愈的顽疾,不停地消耗着人们对于公正的信念。

就像剧中那些力挺长峰复仇,要把少年混混千刀万剐的声音一样。

这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悲哀。

毕竟,就算是以暴制暴,让凶手以命偿命。

也无法挽回受害人的性命,更无法消除受害者家属的痛苦。

因此,

除了呼吁事后的「惩治」之外,也不能忘了事前的「预防」。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才是一切的源头。

如果细数各路「熊孩子」「少年犯」就不难发现,他们背后几乎都有着一个

「熊家长」

剧中对这一点也有着非常辛辣的讽刺。

警察探访两个犯罪混混的家长。

混混A的父母对受害者完全没有一丝愧疚之心,不停地说着自己的孩子是多好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明明什么都没做错,都是混混B给他下咒了!」

提到复仇的长峰,A的父亲追问着警察:

「杀了人就应该被判死刑对吧。」

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判长峰死刑,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孩子也同样杀了人。

混混B的母亲就更为夸张。

她是夜场工作者,压根不知道B的父亲姓甚名谁。

被问到B的下落时,她一脸嚣张地说不知道,自己和孩子从来都是「独立生活、随心所欲」。

警察问她知不知道孩子都做了些什么。

她又变成一脸不屑,说那些曝出来的消息都是瞎编的。

还理直气壮地反问警察,「你们凭什么就把B当成坏人啊?」

然后听说B已经被长峰盯上,随时可能有危险之后,她又开始撒泼打诨,要求警察一定要好好保护B。

毕竟——「他才17岁啊,怎么可以被杀掉呢?」

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教育,又如何指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不管是A还是B,都是在这样畸形的教育中一步一步走上了灭绝人性的道路。

可以看到,AB的家长身上有着一个明显的共通之处:

自私。

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理所应当地觉得世界都要围着自己的孩子转。

在对待自己孩子和对待其它事物的时候,有着不加掩饰的双重标准。

剧中的情节固然是编造的,但在现实中,同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熊孩子观影期间拍坏了大银幕,熊孩子在健身房泳池里大便。

还有刚曝出来不久的,家长带着男童去女更衣室。

所有这些事件中不谋而合的,就是当事人家长的言论。

从「影院没说银幕不让碰」;

到「健身房教练不在旁边也有责任」;

再到「带进女厕/女更衣室又怎么了,就你怕看,就你金贵」。

这些观点总结起来,其实也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那就是,世界都要围着我家孩子转。

这一点跟剧中AB的家长,又有什么不同呢?

或许有些人会把这种父母的行为解读成「爱」,毕竟「自己的孩子再坏也是宝」。

性命圭旨白话解全书(今年最猛的大尺度)-第3张图片

但剧中却借着负责案件的警察之口,无情击碎了这种自欺欺人的虚假幻境: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的恶,只是因为承认了就等于否定自己。

父母需要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价值,所以才不断美化孩子的形象罢了。

这种畸形观念,最终成为孩子走向罪恶的催化剂。

今年3月,我国最新的《刑法修正案》正式开始实施,已经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了12岁。

5月21日,日本参议院也以多数票赞成通过了修正《少年法》。

这样的调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只不过,仅仅是刑法调整,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这样一种由各种复杂、矛盾,相互纠缠的社会缘由导致的现象来说——

或许还不够。

法律要怎么做,家长要怎么做,社会要怎么做。

在现象的背后,还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

想要彻底掀翻犯罪行为头上这柄名为年龄的保护伞,我们依旧在路上。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