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头有反骨是什么命(魏延真有反骨吗)

未来八字网 22 0

传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谋反是早晚的事儿,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安排马岱杀了他。这自然是小说家言,反骨一说,不足为信。考于正史,魏延果有反骨邪?曰:无。其不反之害,甚于谋反,故诸葛丞相设计除之。

魏延剧照

《三国志》关于魏延的记载极简略,只有几百字,没提魏延脑后有反骨的事儿。不过一段话,却伏下了魏延必反的引子。"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而亮制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军事上魏延瞧不起诸葛亮,诸葛亮以势压人,让魏延觉得雄才受到压制,不能建功立业。魏延勇猛,受拥戴,是实力派。因为有本事还有实力,因而眼高于顶,瞧不起蜀汉其他文武官僚。

诸葛亮在世,魏延尚且不服。诸葛亮去世了呢?自然没人能压制他了,这时候的魏延怎么会傻到去谋反,去投降曹魏?魏延最好的舞台,还是蜀汉,他完全有代替诸葛亮掌握蜀汉的可能,把蜀汉国家君臣操弄于掌股之间。割据不成,还可以把蜀国作为见面礼送给司马懿。无论怎么盘算,都比诸葛亮一死就投降司马懿强。走投无路才去投降,司马懿也会看不起他的,这不是魏延的风格。魏延投敌,敌国多一员大将而已;魏延不投敌,轻则蜀汉内战,重则汉家又遇见了王莽、董卓、曹操之流的权臣,这才是诸葛亮最担心而不足为外人道的心事。

魏延在实力上是有基础的。刘备在日,对魏延恩宠有加,似乎还在张飞之上,看来仅次于诸葛亮而已。这么说,魏延是蜀汉政权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偏偏这个二号人物,因为军事路线不和诸葛亮一致而备受压制。退一步说,即使魏延不去当权臣,而是做诸葛亮那样的忠臣、重臣,他会做什么呢?当然不会萧规曹随诸葛亮的战略,他会冒险出奇兵,一遂当年兵出子午谷的意愿。"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诸葛亮怎会不知?奈何蜀汉和曹魏国力相差太大,诸葛亮又怕蜀人没有归属感,战争之后人心思定,不愿意再为外来的刘备团队打仗了,所以以攻为守,求不败而已。所待者,曹魏的内讧分裂而已。诸葛亮是有先见之明的,后来的谯周上《仇国论》,就是用这种观点瓦解了蜀人的士气。魏延要是出奇兵的话,是冀功成于侥幸,一旦不成,蜀汉亡矣。"诸葛一生唯谨慎",同样也不会允许自己的继承者去冒险的。

刘备剧照

可问题有一个,即使以上所有假设都是对的,也仅仅是假设。能征善战、深得先主信任的魏延何罪之有?至少到"亮病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做身殁之后退军节度"时,魏延还不是叛臣,还是大将,地位不比姜维低。另一段草蛇灰线,"(退军时),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用姜维防着魏延,算是做了两全的打算。魏延反,姜维不被动;魏延不反,回朝后再计议。

关羽兵败身亡后,刘备不满刘封、孟达没去救援。孟达惧祸,投奔曹丕。曹丕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同夏侯尚、徐晃一起攻打刘封。

孟达在给刘封的劝降书中说:"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功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齐,皆其类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势力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

"......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居权势,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祸乱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

孟达还说,假如刘封投降,地位待遇当在自己之上。

刘封没有回信。后来刘封部将申仪背叛,申耽降魏,刘封败走成都。刘备问责刘封逼走了孟达,还有不救关羽。这时候,刘备刘封的父子亲情已经快没了。《三国志》说,"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劝先主因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担心"易世之后终难制",就是刘封必须死的理由。可怜的孩子刘封,把刘备当老爹,可刘备无形之中已经把他当成亲儿子的隐患了。

魏延的能力在刘封之上,诸葛亮死后,蜀国没人能治得了他,只能是他治得了别人。这就是魏延必须走刘封老路的原因,况且魏延的忠诚度比不了刘封。后世的朱元璋杀亲侄子朱文正,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蜀汉文武,都怕魏延三分,唯独杨仪不给面子。"延以为忿,有如水火。"和魏延的死对头商量怎么处置魏延,诸葛丞相的用意高远。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派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意向。魏延激愤的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云何使一人死而废天下事邪?且魏延何人?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于是和费祎计划谁留谁走,还一起签了名,告示手下诸将。费祎对魏延说,"当为郡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希更军事,必不违命也。"费祎出了魏延营门,快马加鞭就跑。魏延回过味来,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

魏延派人到杨仪那里打探,见诸军要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依次还师。魏延大怒,赶在杨仪没出发前,率所部径先南归。所过之处,烧了栈道。

魏延、杨仪都给朝廷打报告,说对方谋反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二人都保杨仪,疑魏延。

杨仪等伐木修栈道,日夜兼程,也赶上了魏延。魏延据南谷口,派兵迎击杨仪。杨仪派何平迎敌。何平斥责魏延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众将明白魏延不占理,纷纷逃散,没人替他用命。魏延只好带着儿子等数人逃往汉中。杨仪遣马岱追杀。马岱怎么砍了魏延的脑袋,史书上没说,只说了杨仪见了魏延的脑袋,扔在地上,跺了几脚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魏延三族。

蒋琬带兵北上,准备迎击魏延,得到魏延死讯,南反。陈寿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诸葛亮是不会把蜀汉交给魏延治理的。忠诚度倒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整个蜀汉,只有诸葛亮能驾驭的魏延。诸葛亮一死,魏延就成了没有笼头的野马,他能做出些什么来,诸葛亮只会往最坏处打算。魏延呢?天真的以为,蜀汉之中,他能力仅次于诸葛亮,是理所应当的继承者。

男人头有反骨是什么命(魏延真有反骨吗)-第1张图片

诸葛亮剧照

早年魏延率部随刘备入川,因战功封牙门将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治成都,要派大将镇守汉川。众人都议论这个职位是张飞的,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足见刘备对魏延的赏识和认可。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说,"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刘备践尊号,拜魏延为镇北将军。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歿后,从资历上魏延是蜀汉第一上将,从能力上讲,未必比姜维差,这些都是魏延自信能接替诸葛亮的资本。有这样的资本,他怎么会去投魏?

刘禅即位,建兴元年封魏延为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魏延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因大破魏军,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看起来,诸葛亮像刘备一样,待魏延不薄。魏延位高权重,接替诸葛亮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怕不仅魏延自己这么认为,应该是公论了。

刘禅剧照

男人头有反骨是什么命(魏延真有反骨吗)-第2张图片

然而这正是诸葛亮不但不用魏延,反设计杀他的原因。诸葛亮病笃,刘禅派李福问谁可以接班,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一定不能用的,便是魏延。因为魏延能力仅次于诸葛亮,却是雄猜难御。蒋琬未尝经历军旅,威望也不如魏延。若是魏延抢先入成都,挟持孱主刘禅,发号施令,蒋琬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安排撤军的时候,让魏延断后,使其成为孤军在外,不得入成都争权。魏延一开始要留下继续作战,就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这么好的机遇,也未曾觉察出诸葛亮防着他。明白过来之后,魏延的懊恼可想而知。至于杨仪,杨仪先入朝也成不了魏延,姜维跟在他后面,朝里有蒋琬,可轻松的废了他。

男人头有反骨是什么命(魏延真有反骨吗)-第3张图片

杨仪进成都,以为自己可以代替诸葛亮,结果发现接班人是蒋琬,让人以周易筮了一卦,得《家人》,默然不悦。家人者,"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杨仪占得结果,就是让他安安稳稳的当臣子。而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曾秘密对刘禅说,杨仪"性狷狭",不如蒋琬。杨仪至朝,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是个虚衔。杨仪认为自己资历比蒋琬老,本事比蒋琬大,却居蒋琬之下,"于是怨忿形于声色,叹吒之音发于五内。"时人见如此,知早晚以言语取祸,都躲着他。惟有费祎能附和他。杨仪说,以前丞相刚死的时候,我要是带部投了曹魏,何至于落魄如此?真是悔不当初!结果这话被费祎打了小报告,杨仪先被废为民,后自杀。

蒋琬的障碍清除了,蜀汉内乱的隐患消灭了,丞相真神算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北谷口,魏延为先锋。魏延梦见自己头上长角,问占梦的赵真。赵真说,麒麟有角而不用,这是贼不战自破之象。回头赵真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反骨的隐喻其实是能力实力带来的为善为恶的两面性,一念天堂,这就是魏延们的反骨,无它,庸主驾驭不了而已。古代多少魏延一样的人物,只能"刀下用也"。因为他们服从的是强人,不是制度。制度常有而强人不常有。把刀从魏延们的脖子上移开的策略,是靠制度和机制带来的人尽其才。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父亲为马谡的参军。马谡被杀,寿父也被髡,陈寿对诸葛亮谤怨也有可能。如谯周是陈寿的老师,陈寿在谯周传中就多维护。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