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张廷济之父张镇捐资修建的太平桥
沙场日出耀旗鼓,
将军登坛秋校武。
招摇一举劲旅驰,
千夫环列尽貔虎。
分曹结阵鱼鸟齐,
军容荼火连东西。
旌竿飞扬出复没,
万丈绵亘琉虹霓。
前戈后戈忽相合,
势如沧凕涛沸激。
银枪一声空中鸣,
霹雳应手烟云叠。
重轮的晕张虎皮,
玉弦脱箭追斜晖。
手挽雕弧控银辔,
马蹄掣电骄如飞。
维时霜降正杀草,
鹰隼摩翮盘云表。
农隙讲武古有经,
壶浆父老迎旟旐。
将军赏罚严且明,
椎羊飨士胪欢声。
纶巾羽扇想雅度,
韬略不数阴符经。
圣朝耀德昭同轨,
寰区镜清路如砥。
养兵不用长治平,
倒挽天河凭壮士。
清道光丙午年(1846)解元张庆荣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是在新篁镇竹西里校武场观兵操演后有感而作。这支民团是由解元张廷济之子张庆荣出资组建,用于护卫新篁一地的地方武装。
清咸丰二年(1852),为了保卫民众财物,张家军在原有的基础上,招兵买马,购置武器,使得队伍迅速扩大。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了东栅的塘南部分及新丰、钟埭、西塘桥、沈荡一带,在齐家、兴善寺、石佛寺、余新、曹庄、新丰、竹林庙、曹桥、钟埭、沈荡都有民团驻扎。
张庆荣之子张晋燮将张家军总部设在新篁镇竹西里六如庵的关帝庙内,校武场设在与六如庵隔着王湾的孙家兜至杨思桥一带,兵营驻扎在校武场周遭。农忙时,张家军各自回家务农。农闲时,在训导张晋燮团总亲自带领下刻苦练功习武。
经过长时间严格的操练,张家军的军容、军貌、军纪得到了很大进步,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由张晋燮训练出来的张家军就整体而言,比当时一般的清军战斗力还要更强。
张晋燮的母亲朱莹在观兵操演后亦作《秋郊观兵》诗一首,诗曰:
秋空凌凌秋日高,
郊原列队军雄豪。
旌旗飘飐若云锦,
马蹄腾踔风中骄。
一声鼓角惊天地,
将军按辔青云骑。
登坛校阅号令传,
奇才异能一一试。
戈鋋盘旋霜雪寒,
弓开箭发如星攒。
须臾列贯龙蛇阵,
纵横变化真奇观。
军中乐作飨卒伍,
巨觥酾酒牛为脯。
黜陟赏罚公且明,
万众欢呼齐鼓舞。
圣朝承平数百年,
揆文奋武兼无偏。
农隙观兵兵不用,
耕田凿井歌尧天。
张晋燮母亲朱莹在诗中赞扬了儿子的治军有方及兵丁们的生活规律。
在太平天国期间,张家军为了保护乡里,多次与太平军交战。在战火中,新篁镇大部,太平寺、净湘寺的殿宇被毁。太平寺被烧得只剩下四绝中的“古井寒泉”之古井、“楠木大殿”之大殿、“无字碑石”之碑石;净湘寺被烧得只剩下一棵千年银杏、数十棵黄榉及三排禅房。
张氏解元第的“清仪阁”,也毁于此次战乱。“清仪阁”内的全部藏品被太平军带往京城,置放于故宫内。张家“解元第”部分宅邸被太平军用作指挥部。部分军队则分驻于没烧毁的周氏宅邸与六如庵的乡团总部和校武场周遭的乡丁兵营。1949年之后,在新篁镇东的周氏宅邸与镇西六如庵、关帝庙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多幅太平军描绘的彩图。
张晋燮被迫撤离家乡,坐船赶到杭州,谒见王中丞,中丞命他带枪船随吴镇军防守石门,后转战新市。咸丰十一年六月,新市不守,奉巡抚王壮愍中丞之命,张晋燮带兵勇驻扎德清县钟管村。张晋燮的寿、景两妹,长寿媛,年二十四;次景媛,年十七,亦伴随母亲居住在钟管村。
同年九月十七日,在德清钟管村一战,张晋燮带的清兵水军出战不利,张晋燮所乘战船被太平军炮船击沉,入水而亡时只有三十岁。后清朝皇帝颁旨予恤,给予了四品官以下阵亡例,赠国子监学录,袭云骑尉世职。
同治三年(1864)被太平军打散的张家军聚拢在一起,配合清兵打回新篁。但张家军因没了张晋燮团总的带领,没有张家财力的支撑,终于逐渐瓦解。
由张廷济捐资所建的大中桥 摄影 黄才祥
位于新篁镇竹西里王湾,孙家兜至杨思桥一带从1932年至日寇占据新篁前,是国民党32师黄权师部驻扎地。32师主要负责乍浦至澉浦的海防。就此,昔日张家军的校武场成了32师士兵的操场,同时32师将怀山西堍原洪家憩园遗址改建成射击用的靶场。抗战期间,六如庵、关帝庙亦一度用作国民党独立第45旅即后改编为国民党陆军新编30师的师部驻地。
这是录于国民党陆军独立第45旅的一份1939年的档案资料,这是一篇阵中日记:
四月二日
天气:微雨
报告:职率部渡江,业于东巳参电稟在案。窃查七三四团第一营之两连及第二营,世日夜因扬风暴雨,船失方向,飘至乍浦登陆。以行动秘密尚未被敌察觉,遂利用暗夜至新篁附近,现已归还建制。谨闻。宣忠冬辰馨卯。
赵指挥官:(一)本旅为策应左纵队之作战,应于本月七日以前进入乍浦、平湖、硖石、海宁一带,积极破坏沪铁路之嘉兴、松江间大铁桥及乍平嘉公路,阻塞嘉兴、杭州间运河,以牵制敌军兵力并歼灭公、铁路两侧敌人部队,以消耗其战斗力……
国民党陆军独立第45旅即为在“上海保卫战”中被日寇击垮,经北上休整扩军后改编的32师。旅部驻地亦为原师部驻地,即原新篁镇竹西里王湾,孙家兜至杨思桥一带张晋燮张家军的校武场及兵营。
1941年6月10日,日寇实行“10日扫荡”,校武场及兵营大部分建筑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被炸毁。1942年9月,日寇开始第二次“大扫荡”,来势凶猛,国民党32师被迫撤离新篁。
如今,国民党32师撤离后所剩余的营房,成了当地居民的住房,校武场已改造成了农地。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