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26日生日命运如何(“我可以站在父亲的坟头告诉他)

未来八字网 64 0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功勋》中,有一个名为《黄旭华的深潜》单元,呈现了一位国家功勋隐姓埋名30年,潜心为国铸重器的故事。

电视剧《功勋》

白发苍苍、笑容可掬、言语亲切,97岁的黄旭华院士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

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位蔼然可亲的老人看淡了外在的浮华与名利,将满身功勋“深潜”在人生大海中。

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发表获奖感言

铸国之重器

韶华不为少年留,原本打算悬壶济世的黄旭华,看见战乱中家乡的满目疮痍,思考为什么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却要四处逃难? 之后他带着满腔报国热情,毅然决然弃医从“船”。

1945年,他选择报考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由此开始了他的科学救国之路。

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截图

1958年,黄旭华因其出色的专业能力被秘密召集到北京,参与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并逐步从一名普通的设计研制人员成长为核潜艇总设计师,将一辈子贡献给了“〇九”工程。

而当时,这支队伍中甚至没人知道核潜艇长什么样,更不用说里面的结构。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带着“放大镜”在有限的资料中搜集对研制核潜艇有价值的信息。

有外交官从国外带回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大家如获至宝,当即把模型大卸八块,测量、记录、绘图,反复拆装,比照他们的设计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借鉴玩具模型,黄旭华及同事们确定了“水滴线型”核潜艇总体设计方案。

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中,大家看着核潜艇仿真玩具,研究核潜艇设计

在荒无人烟的渤海湾葫芦岛上,黄旭华和同事们开始了核潜艇的建造工作。黄旭华回忆说,生活条件艰苦还能慢慢克服,可科研条件困难有时真的无能为力。在当时困扰设计建造人员的众多难题中,计算条件太差让他们穷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有时甚至是“土法上马”。

从无到有的每一阶段研究都是一场全新挑战,他们用计算尺和算盘来处理研制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利用靠磅秤称量一个个零件,来计算那些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部件配重。

至今,黄旭华还保存着当年用过的算盘,上面打磨留下的深深痕辙嵌入了岁月的光阴,映射出他们那时的艰苦卓绝。他们就用这种古老的工具和磅秤称量的土办法,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发射装置等一系列计算和计量难题。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南海深潜

核潜艇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试验。深潜试验风险非常大,既是考验核潜艇的结构设计、又是检验核潜艇的建造质量。因此,必须细致检查每一条焊缝,每一条管道和阀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深潜试验过程严格而细致,开始是50米,后来20米,再后来10米,到了5米、2米,到最后是1米1米的下潜,直到极限深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随着深度的逐渐加大,艇内多处有海水渗入,支撑的角钢开始弯曲变形。黄旭华依据各舱室报来的各种情形与数据,用镇定的神态和目光鼓励着大家,艇员们虽然紧张,但依旧按照规定的任务有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巨大的艇体也按照预定的程序一步步向极限深度逼近。

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截图

黄旭华始终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深潜试验,记录各项实验数据、判断各种情况、准确及时下达各种指令。1988年4月29日中午12时10分52秒,指针指向极限深度,随着一声“停”的清脆指令声,全艇沸腾,极限深潜成功了!黄旭华和同事们紧纠的心终于放下了,绷直的脸开始舒展,笑容开始堆上了每个人的面庞。

核潜艇在极限深度滞留一段时间后开始上浮,上浮至100米左右时,指挥舱内的王守仁、黄旭华、王道桐、吴庭国四位负责人一起合影留念。黄旭华余兴未尽,恰好有艇员让黄旭华提几个字,他略一沉吟,即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地写下了:“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70年12月26日生日命运如何(“我可以站在父亲的坟头告诉他)-第1张图片

“404”艇深潜试验顺利达到极限深度后,现场指挥部人员露出笑颜

时年64岁的黄旭华,是世界上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他热爱的核潜艇事业。从那时起,东方蛟龙真正可以遨游于蔚蓝的深海中,保家卫国,耀我中华。

深潜试验胜利归来,黄旭华出艇时的激动身影

大音希声

1970年12月26日生日命运如何(“我可以站在父亲的坟头告诉他)-第2张图片

2014年,黄旭华当选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写道:“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膛,成为国家最大财富。”黄旭华在颁奖现场动情地说,“我终于可以公开我的工作,我可以站在父亲的坟头告诉父亲,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会选择原谅我。”

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时,领导给黄旭华提出要求:“时时刻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从此,黄旭华的身影就消失于公众视野中,与老家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联系也日渐稀少,父兄去世他也没能回家吊唁,他承受了许多无法言说的孤寂和苦痛。

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截图

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给了这位英雄近乎所有的荣誉。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感动中国节目组对黄旭华的颁奖词,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尽管在核潜艇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别人奉上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呼,黄旭华坚辞不受,他认为这是集体的功劳与奉献。“我只是研制队伍中的一员。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千百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成果。”

1988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工程四位总设计师聚于“406”艇前

30年的隐姓埋名,黄旭华与世上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初心不改,碧血丹心。如今,年过九十的黄旭华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为祖国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殚精竭力、献计献策,而且经常不辞劳苦四处奔波,为了科技发展与创新、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奔走呼号、贡献余热。

文:项涓,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参考资料

[1]王艳明.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熊金超、冯国栋. 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OL]新华社,2019.9.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460015169587032&wfr=spider&for=pc

1970年12月26日生日命运如何(“我可以站在父亲的坟头告诉他)-第3张图片

[3]郑蔚.大海都知道—黄旭华和他设计的核潜艇的故事[N].文汇报,2020.1.10.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N].北京日报,2020.1.10.

[5]黄旭华院士:核潜艇研制“痴翁” 痴心不改乐在其中[OL].中国新闻网,2020.1.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308098815341334&wfr=spider&for=pc

[6]袁于飞. 黄旭华:为祖国,“深潜”三十年[N].光明日报,2020.1.10.

[7]喻思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旭华,一“潜”就是30年[N].人民日报,2020.1.10.

[8]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J]人民画报,2017.12.12.

[9]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和电视剧《功勋》之《黄旭华的深潜》截图(除备注外)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