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生人什么命(辛亥年被杀的名气最大)

未来八字网 222 0

辛亥年,资中发生的“罗泉会议”和“杀端方”,影响全川震撼全国,使资中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资中人都知道, 1911年钦差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来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中被革命党人所诛杀。因此,许多人就认为端方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庸官、昏官。其实,这并非历史真相的全部。

端方,姓托忒克氏,字午樵,号陶斋,1861年4月出生于直隶的一个满洲贵族家庭,自幼过继给伯父桂清为子。桂清是慈禧的亲信、同治帝的老师,曾任内务府大臣。端方是清末大臣,是满人中少见的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鉴赏家,是当时的政坛“旗人三才子”(荣庆、那桐、端方)中的翘楚。

端方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爱臣。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出京城仓皇西窜,经过 73 天地奔波,最后逃到了陕西西安。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什么会选择逃到西安呢?这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都陷入了战乱恐慌之中,唯有陕西在按察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端方的治理下,教民相处较为和谐,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保持了难得的安宁。

其实,端方早就是慈禧、光绪青睐的能人。1889年,端方因筹办光绪皇帝婚事有功,加四品衔,到工部任职。1895年,清廷决定在菩陀峪修建定东陵,端方受命监工。事后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褒奖,加三品衔。1898年后,由翁同龢与刚毅的保荐,端方第一次被光绪召见,获得了年轻皇帝的青睐,被补授直隶霸昌道。

端方是戊戌变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他主持新设立的农工商总局的工作,参与到改革实践之中。但戊戌变法很快被慈禧太后推翻,农工商总局也被撤销,他本人没有因戊戌政变而被边缘化,他向慈禧进呈了一首歌颂老佛爷的《劝善歌》,受到慈禧赏识,反而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道员升到了署理陕西的巡抚。

这一次慈禧和光绪逃到西安生活了一年多时间,使原来政务简单的陕西巡抚衙门一下子变成百事丛集、繁难无比的“准京兆尹”。临都的中央政府机构的供给、各省饷差贡差的支应、各省勤王之师的接待及各地溃勇、难民的安置,都集中在陕西巡抚衙门。刚及40岁的署理巡抚端方,就以罕见的应变之才百般筹措,成功的经受住了繁难政务的考验。

他成立支应局专办朝廷供应事宜,成立官车局专办各省征调差饷,奏定税漕改拨以解财政之危,设立捐输局以辅公款之不足,设立筹运局广购邻省米粮以救难民,饬令官款酌给籽种以助农民恢复生产等等。临危不乱而又井井有条,使端方在两宫面前博得了“勇于任事”“不惧繁难”的良好印象,也在地方属官面前确立了“能臣干吏”的形象。此后不久,便得以“实任疆寄”出任湖北巡抚,跻入晚清新政派的核心阵营。

1902年,端方出任湖广总督,成为全国八大总督之一。1903年,任江苏巡抚。1904年,代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05年,任湖南巡抚。

1908年11月9日,执掌中国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也去世了。摄政王载沣上台执政。

1909年1月,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遭到醇亲王载沣的反对,被“开缺回籍养疴”,把袁世凯撵回家了。

1909年6月,48岁的端方“蒙恩擢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登上了个人仕途的最高峰。两江、直隶历来为全国总督之最重要者,尤其是直隶总督,经李鸿章时代“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俨然已成为清廷外交中枢;再加上拱卫京师,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此时,端方正是年富力强,又已“重负疆寄”8年之久,入阁拜相,前景可期。

1909年11月,慈禧棺材要移陵,端方被任命为“山陵大差”总办,负责慈禧葬礼的一切事宜。在慈禧出殡的那一天,他安排了摄像师沿路拍照,遭政敌算计被罢官,逐出了权力中心。

1909年,袁世凯和端方的撤职,标明了晚清的政治走向,是朝野合作的改革共识彻底破产,台上是皇族唱戏,台下则四方鼎沸,黑云压城城欲摧。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少有的改革派。他一生历仕南北数省督抚等要职,是清末新政时期的较为开明的封疆大吏。

端方在政坛崭露头角始于戊戌年的百日维新。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一心想要振兴国家,于是便在慈禧的眼皮子底下,悄悄与维新派的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结交起来。他37岁出任光绪皇帝十分信赖的中央改革新机构农工商总局的督办,游走在慈禧与西方新思潮之间,甚至在一天之内连上三道关于改革建议的奏章,是一名非常敬业的“改革派”。

作为一名满人官员,端方是满汉融合的积极推进者。清末,满汉矛盾日益激化,“排满”成为革命派进行舆论动员的口号。端方作为具有革新思想的清廷大吏,充分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巨大危害,对消除满汉畛域提出了系统的建议。1901年,端方上《筹议变通政治折》,建议让旗民移屯,改善满汉关系。他说,“民旗杂居,耕作与共,婚嫁相联,可融满汉珍域之见”。他还将自己的独生女儿陶雍嫁给身为汉人的袁世凯第五子袁克权,在清廷高官中首开了满汉通婚之先例。

20世纪初,经过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王朝内外交困,统治摇摇欲坠。1901年1月,慈禧太后被迫宣布要“取外国之长”以“补中国之短”,实行变法新政。1905年,立宪的日本打败了专制的沙俄,深深地刺激了大清国的统治者们。随即,新政进入了“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辛亥年生人什么命(辛亥年被杀的名气最大)-第1张图片

  这一年,清政府迈出了政治改革的第一步——挂起了“预备立宪”的招牌。端方在立宪事情上是对慈禧影响最大的满人之一。慈禧太后在一次上朝时,特意召见端方询问立宪事宜,问其立宪的好处是什么?端方说,朝廷若能立宪,则皇位就可以世袭罔替,这算是在西太后心中放了一颗定心丸。

1905年,朝廷诏湖南巡抚端方和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李盛铎等五大臣在上海吴淞口登上了美国的西伯利亚游轮,赴西方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史称“五大臣出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的中央政府政治考察团,重要性不言自明。

五大臣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37岁的载泽和44岁的端方。载泽是皇室宗亲,他和端方都是皇上着力培养的青年干部。

在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国等十国考察的半年里,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与清王朝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明,让端方深受震动,他将其见闻编辑成了《欧美政治要义》《列国政要(及续编)》详细解释了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以及立宪思想。

回国后,向朝廷上了《考察宪政报告》,向清朝政府复命,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并且还指出“立宪利于君,利于民,不利于官”。慈禧太后非常重视,前后召见载泽、戴鸿慈两次,尚其亨一次,召见端方三次,详细询问考察情况。随后,端方向清廷呈递八份奏折,就宪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中,他写道:“专制政体不改,立宪政体不成,则富强之效将永无所望。”身为清廷命官,说出这样的话是很不容易的。他还与另一位考察大臣戴鸿慈合辑《列国政要》《欧美政治要义》近三百卷,成为中国立宪运动的奠基之作。

两宫在端方及其他考察人员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转变,意识到富强中国,唯有立宪,别无他途,宪政之路终于延伸到了清廷的政治高层中。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签订宪法大纲》和《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事宜谕》。此时,离慈禧太后死亡的日子仅仅只剩三个月。

端方也是推行新政的实践者。他在他督抚的地方,把从西方学到的新政举措与理念及他自己的改革方案认真地实践了一遍,其新政举措涉及政治、经济、文教、社会、军事各方面,有不少在当时“搅动天下舆论”。因为这一实践,端方成了那一时代颇负声望的改革派代表人物。

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海林教授在《端方与清末新政》一书的总结,端方出任鄂苏湘三省巡抚期间,创造了中国新政中至少30项第一:在湖北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幼儿园,建立湖北、湖南、江苏的第一个现代公共图书馆,筹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物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第一个派遣女子公费出国留学,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推广西方牲畜屠宰和肉类检验制度,创设了第一个现代市民公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监狱,第一次在江苏主持公开的民意代表选举,第一个大力倡导全民种树,还利用军功和刑罚敦促诱导官员、军人种树植树,第一个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兴办农业教育,开展农业科学试验,设立农会和创办农业公司等诸多措施发展近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

端方是建立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教育家和文化人。 端方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但与一般的满清贵族“官二代”不同,他21岁中举,是清代为数不多的走科举正途出身的旗人。但端方反对科举制度,他出任地方督抚最大是亮点就是推进新式教育,是一个开明的新式教育家,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1905年9月, 端方与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上奏,要求废除科举,兴办现代学校。面对如此众多位高权重大臣的意见,清廷同月即谕令从1906年就开始废除科举制度。

在任两江总督期间,端方在南京鼓楼创办了暨南学堂,即今暨南大学的前身,成为中国华侨教育的摇篮。1903年,时任江苏巡抚的端方将沧浪亭北的正谊书院改为江苏省中学堂,这是苏州最早的一所公立中学。他在任江苏巡抚期间,办起了江苏师范学堂、江苏高等学堂、实业学堂等学校。1907 年,他饬令南京各学堂举行运动会,此为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全城学生运动会。

在任湖北、湖南巡抚期间,命令各道、府开办师范学院。在职湖南任巡抚仅半年,就在湖南创办了80多所小学,并举办了湖南历史上首次体育运动会。在湖北巡抚任上,他也建了很多新式中学堂和小学堂。

北京灯市口大街有一条大鹁鸽胡同,胡同北面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院门,门额上镶有“陶氏私立两等小学堂”几个大字。这就是端方在北京开设的新式小学堂,用来教育家族子弟,附带招收外面的学生,是当时最好的小学堂。

最厉害的是他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之先河。作为晚清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他知道“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903年9月时任湖北巡抚的端方在武昌阅马场创办了省立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这是中国第一所公办的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迈出中国幼儿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

他在任职鄂、苏、湘等省期间,“锐意新政,所至以兴学为急。在湘遣出洋游学学生尤众,宾礼耆硕,调和新旧,湘人士多颂之。”他在担任湖北巡抚期间,仅仅1903年一年的时间里,这位重视留学的实干家就一口气派了81名官费生赴日留学,创下全国赴日留学人数之冠。担任江苏巡抚时,端方不仅要求江苏各厅州县各派两人赴日留学,还拟派40人赴德学习军事。据说,端方在调任江苏巡抚时,上任伊始便革除了各州县例送红包给新任巡抚大人的陋习,将收到了州县地方官送上的红包,作为一笔教育经费,选派了两名学生出国留学,一时传为美谈。

最为惊世骇俗的是,端方首开了女子公费留学之先例。1905年,端方派一次就出了中国20名官费留日女学生,这在当时无疑是革命性的。1907年9月,端方不仅派了十名男生赴美留学,还特别划出女子留学名额,选派第一批留美女学生。那年赴美赴威尔士利女学留学的3名女学生中,就有刚刚14岁的宋庆龄,创下了中国官费女学生留学西方的新记录。

端方还是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创者。在“五大臣出洋”期间,他对各国国情社会文化非常留意。他发现外国大城市都有公共藏书的地方,归国后就奏请设立公共藏书机构,推动了图书馆的形成。中国最早的几个官办公共图书馆,如江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的创立,他出力甚多。为完成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端方个人亦喜藏书,且收藏颇富,精品亦多,藏书处曰“宝华庵”、“陶斋”,藏书印有“乐道主人真赏”“端方藏记”等。

端方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仕途的舒畅为端方丰富其收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在出洋考察期间,他还收集了古埃及文物,是近代中国收藏外国文物第一人。

晚清时期有些收藏家家道中落,旧藏大量流出,端方就将其整体收购。他的藏品无论数量、质量,在同辈人中都堪称翘楚。端方的收藏著录有《壬寅消夏录》《陶斋吉金录》《匋斋吉金续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匋斋藏印》《匋斋古玉图》等,记载了端方大量的收藏,合计约3600余件。所藏毛公鼎、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阳三老食堂题字、宋拓《化度寺碑》、宋刊本《资治通鉴》,件件都是国之重宝。

端方在资中诛杀后,其随身带入四川的许多文物也就散失于资中城乡。

端方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刽子手。清朝末年,革命党开始兴起,纵观端方的仕途,他一直都在不断带兵朝廷平定各地的“乱党”,可谓是革命党人的死对头。

辛亥年生人什么命(辛亥年被杀的名气最大)-第2张图片

1903年,上海租界发生的“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第一文字狱。

1903年6月,在《苏报》在“新书介绍”栏刊出邹容《革命军》的广告,而且刊登《序〈革命军〉》《读〈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札录《驳康书》,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这样,清政府就与帝国主义勾结,制造了“苏报案”。

本来,苏报馆在上海,邹容、章太炎也都在上海活动。当时上海属于两江总督管辖,“苏报案”本应由两江总督魏光焘处理。但是,慈禧太后赏识端方,便舍近求远,全权授予时任湖广总督、身在湖北的端方来处理该案件。

端方说,邹容的“此书(《革命军》)逆乱,从古所无,竟敢谤及列祖列宗,且敢直书庙讳,劝动天下造反,皆非臣子所忍闻。”为此,“端方领奉廷寄外交部呈递魏光焘电”,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等罪名将邹容、章太炎等逮捕。

端方想方设法欲置邹、章于死地。企图将他们从租界“引渡”至南京,处以极刑。由于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的矛盾,对“引渡”的态度不一致,“引渡”未能实现。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以镇压则的态度是一致的。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租界法庭判处监禁3年和2年徒刑。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在监狱中被折磨致死,年仅20岁。1906年,章太炎刑满释放。

1907年安徽安庆发生了一起由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最初是由联络会党入手的。联络会党的中心是1905年9月徐锡麟等人在绍兴创立的大通学堂。他们通过大通学堂招收各地会党头目入学练习兵操,并发展学堂内所有学生加入光复会,向他们灌输反清革命思想,加以军事训练,学生毕业以后,便成了后来光复会发动皖浙起义的主力军。

这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校长)。徐锡麟和秋瑾商定在安徽、浙江同时举行起义。起义原定在7月19日,但因一会党成员被捕,招出一些起义人员暗号。两江总督端方急电安徽巡抚恩铭缉拿乱党。大意是说有乱党策划在安庆起事,务加防范,并附名单一纸,有十余人之多,但都是化名。恩铭将名单给安徽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看。徐锡麟发现自己的暗号就在其中。于是,徐锡麟觉得无法再等,决定于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起义。

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借安徽巡警学堂举行预定的毕业典礼之机,在安庆连开7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起义失败被捕。

两江总督端方自南京电发安民告示曰:“革命逆党,徐逆锡麟,枪伤抚院,业经拿获,供认罪名,按例惩办,万难姑容……”

辛亥年生人什么命(辛亥年被杀的名气最大)-第3张图片

7月7日,端方下令在安庆抚院东辕门外刑场,先用铁锤砸碎徐锡麟的睾丸,然后剖腹取出心肝,被士兵炒食……

安庆起义失败后,徐锡麟之弟徐伟供出了秋瑾是徐锡麟的同党。端方立即电告浙江巡抚张曾敭,要求张曾敭电饬绍兴知府贵福予以查办。

听闻徐锡麟的死讯,秋瑾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毅然决然地留守大通学堂。7月13日下午,绍兴知府带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端方即给张曾敭去电:“匪首乃系女犯,党羽多至万人,闻之深为骇异。”

7月15日晨,张曾敭批准在绍兴城内轩亭口将秋瑾当街斩首。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妇女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第一人。

1911年,端方带兵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各地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端方在到达资州第四天,就在县城大东门外将保路同志会讲演员、同盟会员李大麟枪杀;威远奸绅郭藩派人刺杀了保路同志军东路军行军首领胡驭垓,将其两耳割下函送端方;在井研杀死了东路民军首领秦载赓;在自流井烧死了东路总参谋陈孔白……

端方是他所效忠的大清王朝的殉道者。

辛亥年,被免官后的端方已经在京城闲居。然而,骤然而至的保路运动,打乱了他的遁世隐官生活,将他推上了不归路。

1911年5月,川鄂保路运动风起云涌,情势危急之际,摄政王想到了曾任职川鄂,并有显赫政绩的端方,南下去平息越演越烈的保路风潮。

端方被朝廷授予候补侍郎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便带上了曾赴东西方各国考察过铁路事务的铁路专家,著有《日本铁道纪要》的胞弟端锦一起赴任。

端方在赴武昌途中,他的亲家袁世凯已经预感到端方此行凶多吉少,便给端方写了一封密信。这封至今还保存在资中文物部门的信中写道:“近闻湘人颇有风潮……大节似宜先驻汉阳,分投委员勘查,步步经营”翻译过来就是:听说现在湖北爆发保路风潮……大体上应该先驻扎在汉阳,外边有事可委派属员前去解决,步步为营。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给端方写的这封信,意在提醒他要稳打稳扎,切不可急切行事。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派兵弹压保路运动,发生了“成都血案”,场面变得不可收拾起来。9月10日,清廷免去赵尔丰的职位,命端方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领2000名鄂军入川稳定局势。此时,端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火山口,危在旦夕。

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掌控了武汉三镇,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受武昌起义的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

11月18日,端方率领湖北新军抵达资中。此时,前面的成都,已被同志军占领;后方的武昌,又成革命党的天下。端方顿时处于进退失据、四顾茫然的尴尬地步。

为了观察时局的发展,端方决定留在资中。资中城内,满街行走的都是已剪掉辫子或者未剪掉辫子的鄂军士兵让他恐慌,这让他感受到了身边弥漫的紧张气氛。

11月27日,鄂军中的革命党人陈镇藩在城北东岳庙约各营代表二十余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大汉国民革命军,公举第三十一标第一营督队官陈镇藩为大汉国民革命军统领,议定 “从皆书押,剪去发辨,毁户章、袖缀白布,以表明决心反正”。

当晚,鄂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军官刘怡凤带领数十名士兵到县城东门考棚(今县公安局所在地)端方的行辕,端方吓得屁滚尿流,钻入被窝,让仆人说:大人已经就寝,请明日再来。鄂军不予理睬,冲入卧室将端方拖出被窝,与其弟端锦一起押至设在大东街天上宫(现重龙镇中心学校所在地)的鄂军司令部。

端方魂飞魄散,苦苦哀求饶他一命。他先是想用钱买命,许诺军饷4万两银子马上就到,愿意全部赠送。但刘怡凤回答:“谁要你的钱。我们为汉人革命,要的是你的人头。”此时,端方竟然不承认自己是满人,说:“我是汉人,本姓陶,是晋代诗人陶渊明之后。我投旗才四代,现回归汉姓如何?”起义军没有理会他,大呼“武昌起义,天下响应,汉族健儿,理应还鄂,效命疆场……不杀你端方绝不是炎黄子孙”。 这时,刘怡凤身边一名士兵举枪刺向端方胸膛。端锦惊诧地呼喊:“哥……”端方握住刺刀,瞪眼望着士兵,士兵猛然地抽出刺刀。端方胸膛涌出鲜血,头垂下,倒地。端锦哭叫着扑到端方身边,想扶起端方。端锦眼镜脱落,摸索着戴上,望着士兵们的刺刀惊恐地说:“我虽然是他的弟弟,但我只是一个铁路工程师,随行只为考察铁路,并无恶事,请放过我!放过我!”刘怡凤说:“你是他弟弟,斩草就得除根!”端锦大吼一声,猛然地钻出人群逃跑。一士兵追过去刺倒端锦。然后,士兵们将端方和弟端锦按在四脚长凳上,砍下了他们的头级。

这样,端方这位曾经被《申报》评价为“满人翘楚”的候补侍郎、督办川粤汉铁路大臣、署理四川总督就这样身首异处,成为清亡之际名气最大、职位最高的牺牲者。

端方被杀后,他们兄弟俩的头颅被割下来放在两个盛满了煤油桶里,尸体装进木棺,棺盖上用粉笔写上“端儿之尸”。第二天新军开拔回武昌,沿途每到一个地方,就拿出这二人的首级示众,成为了这些起义新军入鄂的通行证。到达武汉,鄂军都督黎元洪下令将两颗头颅游街示众,武汉万人空巷,围观此头。

端方、端锦兄弟的无头尸体,被端的幕僚夏寿田(此人后来成了袁世凯的重要幕僚)收殓入棺后,一路护送北归,辗转回到京城。两颗头颅则被暂存在武昌洪山宝通禅寺内,后来交给了端方的长子端继先。

端方被杀的消息传到清廷,清室发出了嘉奖并追赠端方太子太保,、谥号忠敏。

次年,端方的儿女亲家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才派人把端氏兄弟的头颅从洪山禅寺取出,和身体连接起来,予以厚葬。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①托忒克·端方 百度百科

②《端方年谱》 善孤独

③《端方与清末新政》 张海林

④《清末新政人物评述系列(6)——端方》 人文历史

⑤《保路运动斩杀清廷开明派大臣端方是个遗憾》 中国战略网

⑥《宋庆龄与近代中国首批官费留美女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⑦《端方:乱世之能臣 晚清收藏第一人》 个人图书馆

⑧《续修资州志》

⑨《端方死事补正——兼论端方之死对清代遗民圈之影响》 赖钰匀

⑩《清末乱世的官二代们》 国家人文历史 纪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