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剑锋金命女好不好(作家贾清召十年写书经历)

未来八字网 64 0

文·贾清召

当你写的东西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作家。这年头,当个作家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毕竟,情怀已经变得很廉价。

——贾清召《贾说2:和世界抬杠》

贾清召2017年出版著作《贾说1》

近日,有一从事新媒体运营的作家兄弟(康春松,笔名云少)苦于自己写的65万字长篇小说《泊城》没有出版社肯“买账”,于是便通过微信向我诉苦顺便“套取”我的出版经验,又因自身偶患流感被迫住院观察,躺在病床上,与康兄牢骚数语的同时,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记录一下写书十多年来的无奈历程,愿与诸君“共飨”吧——

如果从自己所出版的著作中找到最早的一篇文字,并由那个时间节点算起,我的“作家梦”至今已经做了5000多个日夜。换句话讲,即将三十而立的自己,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活在文学里的。当然,还有电影。

15载春来秋往,自己已经由课堂上喜欢胡思乱想的那个及笄少年,成为了一个入职多年的所谓体制人;已经由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之梁;已经由“不想长大”变为“被迫长大”……30岁,真是个可怕的年纪。

贾清召2014年出版著作《天秋的诗》

15岁时,我就读到了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那句话,所以,出书便在那时成了我的想法、目标和梦想。只是,7年之痒过后,当22岁还在就读大学的自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天秋的诗》,2014年,蓝天出版社)的时候,才明白,出书并不等于出名。这是个很深刻的道理。

几乎,自己学生时代所有的语文课、文学课老师或教授,甚至是我的电影启蒙讲师,都不建议自己过早地将作品结稿付梓,理由是还需沉淀,但他们还是对我出书当作家的梦想予以了莫大的帮助。或许,在他们眼中,我还是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孩子,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溺爱的。而自己除了靠出书成名的那个幼稚想法外,将这些文字交由出版方付梓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给自己苦闷的青春一个有仪式感的交代。

至今,我已出版了现代诗集《天秋的诗》(2014年,蓝天出版社)、古风诗集《天秋古韵》(201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和散文集《贾说1:世界不大,可以假说》(2017年,团结出版社)共3部个人著作,还有《明月心》《十与诗寻》《行距光年》等几部诗词合集。此外,还有已完稿并计划出版的个人新闻故事集《在西部》一部,尚未完成的校园青春题材小说《那年合欢,花未开》一部,尚未完成的电影文学剧本《90后》和《西海情歌》共2部。

贾清召曾经的作协证件

很多身边的人得知我出过书时,常常会问——你的书挣了多少钱?印了多少册?对于书里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文学价值,他们似乎从来不关心。

刚开始,我还羞于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后来,我也开始半自嘲半讽刺地回答道——人家出书都是赚钱,我这属于赔钱赚吆喝;我的书,送出去的多,买的人少,卖的钱都不够运费的;平均每送一本,就得赔三本;想要书自己可以网上去买,签字可以找我;书是我写的没错,但书从印刷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是一件商品;不要跟我要书,我又不是不卖……除此之外,有时候身边没书却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时,我还需要自掏腰包在网上购买。自己花钱去买自己写的书,然后送人,这绝对是一件奇葩至极的事。

山东电视台《拉呱》栏目对贾清召的专题报道

还有一件略感伤心的事要说一下——当我搜遍各大网购平台想要找到一本比较便宜的自己写的书时,却发现,很多当年精心为别人签送的图书竟然出现在了网上,且价格高得难以置信,最高的竟然能达到每本260元,商家的导购语上赫然写着“作者签章赠送本”等等字样。一开始,我很气愤自己送出去的图书没有被珍藏起来而是被挂在网上销售(无论什么原因),后来,我又开始自嘲般地安慰自己——看来自己的书,销量不咋样,价格还很可观。甚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都是以“非著名滞销书作家”的身份自居的。

大概三四年前的某天,一个略懂周易的旧友非要给我看八字,出生时辰拿给他不久后,他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贾兄命入华盖,文章华国,可传千里。现在想想,不禁心中一笑。因为几年前我开始在青海西宁任职,后多流动任职在青藏线上,今暂居西藏拉萨,从西宁到拉萨刚好有一千多公里的距离。

贾清召的古风诗集《天秋古韵》(201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接下来,说些可能很多人都感兴趣的事——自身所有著作均为“自负盈亏”的自费出版,原因有二:一是自身不是什么名家(虽然很想当名家,哈哈),出版题材多为诗歌、散文类等边缘题材,加上这个年代出版行业的不景气,是很难找到愿意为自己公费出版的出版社或者单位的;二是前些年书号并不算太贵,自己还算有能力承担书号和印刷费用,且平时工作繁忙,实在无精力过多操心出版事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一直帮助自己出版图书的李庆辉老师和徐海明兄弟,从审稿定稿、设计封面到印刷问世、宣传发行,他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后来,我介绍了几个熟悉的出版人给康春松兄弟,得到的反馈基本都是公费出版《泊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国内书号极其有限,且价格高涨(比如我的三本中央级出版社书号现金已“升值”十万人民币左右),尽管如此,书号仍旧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二是《泊城》的字数太多,印刷成本太高,作者没有名气,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社不可能冒市场风险。

贾清召近照

同康春松兄弟的聊天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对于我能够顺利出版著作的羡慕。但等我跟康春松兄弟诉完苦后,他又连连叹息自己的长篇巨作看来难以问世,我只是回复了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用以安慰他。其实,我也是发自内心地去安慰他的,或者说,这是聊以自慰。

到底是从事自媒体运营的内行人,康兄见自己的小说出版无望,话锋一转,继而要为我的图书搞一波运营推广。于是,匆匆之下,出版方、作者和运营方来了一场“三方会谈”……且不管结果如何,起码,我们都在为了自己的那个想法,积极得努力着。

学习导演专业时的贾清召(右一)

92年剑锋金命女好不好(作家贾清召十年写书经历)-第1张图片

早在《贾说1》中,自己便写下一句话用来自勉——一个真正的作家,有时候就是个作死的人家,而评价一个作家的标准是他写过多少有价值的文字,而不是看他加入过几个作协、出版过几本著作。当然,写出这句话时的自己也是极其无奈的,但我相信自己多年来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写自己爱写的文字,无问西东。

网文时代,一个希冀着自己的文字能够变为铅字并被人们熟知的想法,或许本来就是有些荒诞的,而那些坚持出版己作的人们,大概只有用“情结”、“情怀”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了,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并乐此不疲着。

92年剑锋金命女好不好(作家贾清召十年写书经历)-第2张图片

出生100天时的贾清召

贾清召简介:

笔名:天 秋 英文名:justin;

生日:92年的剑锋金,3月份的白羊座,22日的年少轻狂,子时出生的熬夜冠军;

出生地: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老乡;

爱好:国学、电影、收藏、睡觉。

学历:已读过两个大学,一个学导演,一个学新闻。

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山东版普通话);

英语水平:拒绝参加英语四级考试;

学位:文学学士;

贾清召干过的事儿:

1.写过几本滞销的拙作;

2.拍过几部耻获安慰奖的短片儿;

3.谈过一场12年的恋爱;

4.用了10年时间住遍青藏线,走累了,暂居终点拉萨歇歇脚儿;

5.有一部写了10多年没有写完的校园青春自恋小说《那年合欢,花未开》,还有一个写了3年没写完的电影剧本《西海情歌》,有一部新闻故事集《在西部》正在纠结要不要出版;

92年剑锋金命女好不好(作家贾清召十年写书经历)-第3张图片

6.瞒着所有人买过一台北汽勇士suv;

7.“北漂”时当过临演,住过地下室;

8.可可西里无人区里住过3年;

9.退出过两个作家协会;

10.和世俗妥协过。

贾清召在拍摄微电影《天幕》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