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娶一个非洲人或者想嫁到非洲去吗?
很多人一定没有想过的,大家一听到是非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拒绝。但是在1996年一个清华毕业的研究生为了爱情选择远嫁到非洲,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我们说起清华大学走出来的学子,大家都会觉得他们是国家的栋梁、高素质人才、国家的储备人才等等,这可能是我们对整个清华大学出来的学生们的一个基本的印象,而且能够考进清华大学的都是首屈一指的人才,都属于人尖尖。 而王丽红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图1
作为清华的一员,本身就非常不容易,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在当代都是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清华学子的人生在普通人眼里应该是顺风顺水,有着光明的未来和远大的前途,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
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是很多家庭羡慕的对象。
但是王丽红却放弃了大好的前途和未来,不顾流言蜚语,不管家人的极力反对,却选择在清华毕业之后结婚,并且远嫁到非洲。
但是自从王丽红选择了远嫁非洲之后,却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那么这二十多年她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又经历了什么,她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呢?
为了爱情远嫁非洲
王丽红清晰地记得对家人开诚布公的那天,全家人诧异的表情和不理解的眼神。
和她预想的一样,王丽红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儿的这段感情,跨国爱情本来就颇受非议,更何况还是个非洲人,距离中国那么远。
图2
做父母的当然不愿意女儿背井离乡,去往遥远而条件艰苦的陌生国家生活。母亲甚至以死相逼,父亲更是以最强硬的态度反对这段感情
在清华的校园里,同学们对这段跨国恋情也是纷纷唱衰,对两个人的身影指指点点,并不看好两个人能走到一起。
但是王丽红心里不在乎,她对待爱情就是这样的坚定又认真。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会往心里去,只是单纯地想和苏玛在一起。
家里人不想让王丽红越陷越深,马上采取了行动。为了断绝这段感情,直接把王丽红带回了家,并且要求和苏玛断了联系,全家人的态度都非常强硬,一定要王丽红和苏玛断绝联系。而王丽红更是用更强硬的态度回复家人,甚至开始绝食来反抗。
但是父母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跑去穷乡僻壤去受苦的。为此,王丽红的父母想了一个办法,将女儿送到她在日本定居的姐姐家中, 而且在日本联系好了一个学校。很快就将王丽红送到了日本。
图3
父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是远嫁到国外,人生地不熟。在国内远嫁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更不要说这样一段跨国婚姻了。
我们要知道,在非洲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男人是被允许有三妻四妾的,而且非洲常年处于战乱,治安和经济环境都是问题,这作为父母的更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冒着这样的风险远嫁了。
到了日本的王丽红已经想到了自己很有可能要和苏玛分手了, 但是没想到苏玛却是一个十分执着的年轻人,立刻就追到了日本。
苏玛这番举动更加打动了王丽红,也坚定了要和苏玛走下去的决心,而苏玛的这番态度也让王家人看到了这个非洲小伙子的坚持。
也让王家人知道了这段跨国恋他们挡不住了!而这个非洲小伙子的对王丽红和这段感情的坚持和态度,也让这个中国家庭慢慢接受了他。
图4
王丽红的母亲在日后也说, “当时如果我要是能反对她出去勤工俭学出去锻炼,可能女儿就不会嫁到那么远。”
那么王丽红和苏玛两人是如何相识相识的呢?
相识留学生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很多人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开始下海经商,聪明的王丽红也想着在课余时间做一点小生意来锻炼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开朗自信的性格让她也有了做生意的先天条件。
也就在这时 ,一个非洲小伙突然闯进了王丽红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她的一生。这让王丽红的父母特别后悔当时为什么要支持女儿出去锻炼。
图5
“骑着二八自行车过来,非得自我介绍,认识一下要我的电话号码,”这是王丽红第一次见到非洲小伙苏玛的情景,当时王丽红做着一份小生意,经常会骑着小车去工地上卖一些小食品,性格开朗再加上有头脑,让她的小生意也是颇为红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在工地上干活的苏玛。
因为是一副非洲面孔,却在中国的工地里工作,这让王丽红对这个非洲的朋友感到好奇。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工作,他怎么和人交流呢?
但是黑人的一句中文让王丽红打消了疑虑,这个非洲小伙子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和英语,王丽红好奇地问到“ 你在中国生活了多久了?”
黑人告诉王丽红“我刚来中国不久,但是在家乡就学了很多年中文了,”
王丽红又问道“你是一直在这里工作吗?”
但让王丽红没想到的是这个非洲人,也在清华上学,是来中国的留学生,同是校友的两个人突然有了话题,慢慢地也聊得多了起来。
图6
在聊天的过程中,王丽红知道他来自遥远的非洲乌干达,这个国家1968年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在苏玛来清华大学留学的时候, 乌干达独立,不过数十年,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在贫困线上挣扎。
所以苏玛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苏玛很努力,争取到了公费留学到中国的名额,虽然不操心学费,但是他并没有钱来支撑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但是苏玛中文不错,能够正常地使用中文和人交谈,所以找个工作对苏玛来说并不难。而且非洲人都是比较有力气,身体也很强壮,所以工地的老板很痛快地就让苏玛在这里工作,这让苏玛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第一次见面,因为校友的关系,加上苏玛熟练的中文和有趣的谈吐,让两个年轻人聊得很愉快。尤其是在交流中苏玛觉得王丽红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尤其是对待他就像对待一个普通校友的感觉,让苏玛感觉到了尊重,让他在异国他乡倍觉温暖。
图7
王丽红也在后来说,在和苏玛的同学生涯中,苏玛给他讲了很多他家乡的风土人情,乡野趣事,而他们家在非洲农村家里养了很多鸡、牛、羊,又介绍非洲的朋友给他认识,又邀请她去看他踢足球。
在不断的相处中,王丽红发现苏玛乐观幽默,有责任心,也是在点点滴滴的相处中,王丽红认可了苏玛,并且在日渐热络的交谈中,两个人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同时,王丽红也对非洲那片土地渐渐有了向往。 甚至后来不惜清华本硕毕业生的大好的前途,也毅然决然和这个非洲小伙子走上了片落后贫困的土地!
骄傲的人生
如果没有这段感情,王丽红的未来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清华本硕连读,成绩优秀,在同龄人之中也绝对是人中龙凤,如果国家稍加培养,必然是一个栋梁之才。可谁又能想到她却选择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图8
1968年王丽红出生于北京普通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尽管当时的中国生活水平整体不高,但王丽红却从来不愁吃穿, 那时他的父母都是北京城中的知识分子,虽然工资不高,
再加上王丽红本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对其格外的照顾。这样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造就了王丽红开朗自信,独立自强的性格。
王丽红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格外的重视,让王丽红从小就拥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王丽红本身也从小就在学习上表现出得天独厚的天赋。
这让她的升学过程顺利而自然,轻松地升学到全市最好的高中里 ,而良好的性格和傲人的学习天赋,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这个直爽坦率、乐于助人的王丽红。
好学而又天资出众,在高考之中,王丽红一路披荆斩棘,考入了无数学子心目中的求学圣地,清华园!
图9
在现在这个教学资源充裕的年代,能够考上清华的人也为数不多,更不要说刚刚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了, 家里能够出一个大学生都算是祖辈积德,更不要说是一个能够考进清华大学的学子了。
而王丽红好像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的苦和累,求学之路顺风顺水,从上到全市优秀的高中,再到考入清华,这一切发生在王丽红的身上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让王丽红的父母也是非常的自豪,朋友邻居之间的闲聊中,谈到王丽红,也让父母的腰板挺得更直了些,感叹女儿能有个光明的未来的同时,也对王丽红给予了厚望
而王丽红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也更加努力、上进。后来优秀的她还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90年代,清华本硕毕业,几乎可以预见王丽红的将来会是一片坦途。
在那个年代本来大学生已经是少见,更不要说是本硕都是毕业于清华大学!这让王丽红的父母更加相信女儿的未来是有一番广阔天地的。
图10
但是生性要强的王丽红并没有就此满足,越是顺利成功,她对自己就越是严格。而且在大学生涯中,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始自主创业,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但是考虑女儿是为了锻炼自己,父母也就支持了她的想法,并且鼓励她去做。但就是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让王丽红认识了自己的非洲丈夫。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开办学校,做中国文化输出的桥梁
1993年,在无数的波折和压力下,苏玛和王丽红在中国结了婚,很快他们就这段跨越了种族和国籍的爱情有了结果, 王丽红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健康的混血宝宝,疼爱女儿的外婆对这个东方长相的黑人宝宝也是十分喜爱,并亲自拉扯着她长大
1996年,苏玛顺利地在清华毕业,在父亲的催促下,他结束了留学生活,暂别妻子和孩子,提前回到了乌干达,到了年底,王丽红带着女儿毅然的远赴乌干达,他这一走就代表这一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姑娘,今后就要在遥远的非洲生活了,这巨大的反差,正常人想一想都难以接受。
图11
而且我们要知道,在非洲女性的地位是很低的,男人是被允许有三妻四妾的,而且非洲常年处于战乱,治安和经济环境都是问题,王丽红的父母为此非常担心,但是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王丽红可以说丝毫没有犹豫,只要丈夫和孩子在自己身边,一切的困难她都可以克服。
不过,王丽红的非洲老公可不是一般人,他的父亲是非洲一个部落的酋长, 在当地部落酋长是受人尊敬的地位,苏玛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然也不同于当地的底层民众。
所以当王丽红到了乌干达后苏玛为她按照当地的习俗,又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婚礼,来欢迎他最爱的东方新娘。基于苏玛家的地位,王丽红到了乌干达后,也是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敬重。
而且乌干达立国不久实行的也不是现代的社会体系,因此,酋长家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特权,可当王丽红跟着苏玛回到他的故乡后才发现,乌干达和中国着实大不相同,尽管王丽红早就对自己的婚后生活作了思想建设。
但真的到达乌干达,却发现现实还是既遂了她的想象,因为即便是酋长比起,国内苏玛家还是非常贫困,迥然不同的饮食习惯,还有家庭文化,还有社会风气深深困扰着他,尽管苏玛一家在当地的生活算是最好的水平。
图12
可是王丽红依然很难习惯她吃不惯当地菜,只能打电话给妈妈,学着自己做一些中国菜来改善在非洲的饮食生活,刚刚摆脱战乱和殖民的乌干达,基础建设颇为落后
王丽红在非洲生活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非洲女性地位低下,自由出入还遭到了限制,简直就是生育机器毫无尊严可言,对于这些,王丽红作为从清华走出的高材生很是不能理解。
在非洲,男人是有权利同时娶很多个老婆的,而这都是正常现象,而苏玛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直坚守着王丽红一个人,当王丽红问道苏玛你会不会再娶一个妻子时,苏玛给了他郑重的承诺,告诉王丽红,他永远只爱王丽红一个人,尊重她,爱护她,永远不可能再娶。苏玛真诚的表白也让王丽红大为感动。
她也决定,为了苏玛,为了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王丽红慢慢地适应着自己,学着做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
而苏玛也在尽全力的呵护着他的妻子,保护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庭,慢慢的,随着几个孩子们陆续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王丽红已经适应并爱上了非洲这片土地。
图13
如果那次意外没有发生,也许王丽红会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会一直平淡幸福地生活下去,但一次突发的状况,彻底改变了她的家庭,也改变了她的思想,更改变了她后半生要走的路。
2008年,王丽红为苏玛诞下了第四个孩子,这次又是一个男孩儿,
如果这是在中国,疟疾只是一个小的疾病,非常容易得很好的治疗,但是在缺医少药的非洲,王丽红和丈夫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给的结果都是没有办法。
医生告诉王丽红要做最坏的打算,看着怀中奄奄一息的孩子,王丽红伤心透了,在那一刻王丽红非常想念中国,如果是在中国一个疟疾一定可以治好的,但在发展落后、医疗条件落后的非洲,王丽红没有任何办法,不久后,孩子终究还是离开了她!
儿子的去世也让王丽红痛彻心扉,也让她决心要改变非洲落后的情况,要为非洲的发展作出贡献。
图14
经过深思熟虑,王丽红想如果能在乌干达建一个大型的教育中心,提升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培养对这个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这样做可以最大化改变这个国家的落后的现状,想到了就要做到, 她要办所学校,一所汉语学校,对于这个决定,王丽红也是思考了很久,她认为乌干达能够引进华人教授,能够在此开办汉语学校,传授汉文化知识。
不仅能够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播撒下中国文明的种子,还能让文化从这里走进非洲,走向世界,其次,优秀的汉语教学也能让这里培养出优秀的非洲留学生,让他们在未来有机会能够去到中国,去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进而反哺这片古老而贫瘠的非洲大地。
丈夫苏玛在听到妻子的决定后,准备全力支持,根据家族现有的财力和丰富的人脉,加上传播知识为当地生产发展更有贡献,政府给予了全力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于准备后,王丽红开办的汉语学校“鲁扬子中学”正式开学。
在没有教师资源的情况下,王丽红先是自己充当讲师,培养出了一批精通汉语的乌干达当地教师,进而以他们作为重要师资力量用来招生,学院传播汉文化与汉语创办初期仅一年时间。
图15
大学毕业的教师就达到了30人,后来一年可以毕业100多名中文教师,这些教师在乌干达全国的各个学校任教授课,将丰富的东方文化和知识悉数教授给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通过王丽红的不断努力和乌干达国家的支持,中乌邦交越发亲密友好,而中国也开始有了更多人前往乌干达学习参观,这其中有王丽红以前的同学,此时的王丽红再也不是读书时代青涩的模样了, 如今的她容光焕发,身上散发成功人士独特魅力,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女强人的自信和气质,这不禁让王丽红昔日的同学大呼不敢认啦
也许很多人在王丽红嫁入非洲之后,会不理解他的行为,认为王丽红一定会后悔当年的决定,当王丽红却用自己的现实行动告诉了大家,她自己不但嫁给了爱情,收获了幸福人生,而且她还会为了弘扬祖国的文化,继续砥砺前行,将汉语文化洒遍非洲每个角落。
如今25年过去了,王丽红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她说,因为自己的血肉已融进了非洲,这片土地,自己也爱上了这里,她开办的“鲁扬子中学”规模已经越来越大,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还开设了很多分校,遍布乌干达全国的每个地方。
图16
她的成绩斐然,成果颇丰,在异国他乡也收获了较高的地位和财富,也许很多人不解王丽红,一个清华学霸毕业后却远嫁非洲,认为她的远嫁是对祖国的背叛,国家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她选择了为爱远嫁,这是人才的流失,这是对国家的不忠。嫁到那么远,不顾父母和家人的反对,这非常的自私。
也有人说,她为爱远嫁,不顾世俗的眼光,不惧异地的生活的困难,勇敢追求爱情也是值得的, 而且她在乌干达建立了汉文化学校,让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成功的在非洲大陆生根,做了能够连接中乌友谊的桥梁,传播了中华文化与文明,让非洲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她在做到事情也是伟大的!
图17
而现在更多乌干达的孩子们在非洲就能感受到灿烂瑰丽的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王丽红也成功的将自己变成了文化传播的桥梁,这种为爱勇敢缺获得了成功的事业,想必也是她没有想象到的。这恐怕就是我们常说的爱情和事业双丰收了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