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有个纪录片,叫《自梳》。
纪录片导演骆仪拍的,2011年曾在国内影展中上映(现在网上也能找到,就20来分钟,很快就能看完,别搜错了就行,因为还有个同名的电影)。
这个片子记录的是过去一个很独特的群体——
“自梳女”
。
啥叫“自梳女”?
就是
一群反抗封建礼教、立誓不婚的特殊女性
。
这个群体最初出现,要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发源于顺德一带,高峰在清末民初,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有现象。
大背景是那个年代(一直到清末),广东一带蚕丝业非常发达,行业内有大量女工,收入很高,初步具备了独立谋生的能力。
同时这些女性又发现,她们周围出嫁的姐妹们,嫁人后地位卑微、一辈子伺候他人过活、过得凄凄惨惨,由此产生了不嫁人的想法。
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不婚不育保平安”……
当时未婚女子有一个习俗,未出嫁前,要把头发梳成一条长辫子,拖在背后,临出嫁时,由母亲或宗族里的女性长辈将她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以后就是已婚女性了。
而不愿意结婚的当地女性,则是
通过专门的“梳起”仪式,由其他自梳女帮她盘一个发髻,还要拜观音、拜先祖,立誓“终身不嫁”,不可反悔。
也就因此被称为“自梳女”,自己盘头的意思。
截图自纪录片《自梳》,如无特殊标注,下方图片同源
至于第一个自梳女的头是谁给盘的,就不清楚了,当然这也不重要。
“自梳“之后,这些女性余生就是在工厂劳作,不结婚、不生育,不依靠男性生存。
她们多数依然住在母家,空闲时去“姑婆屋”和其他自梳的姐妹聚会,年老时则必须移居“姑婆屋”,不能在母家去世。
后来蚕丝业逐渐没落,加之战乱,她们就结伴去南洋、香港打工,以做帮佣为主,直到解放后陆续归国,要么在家乡相互扶持终老,要么在养老院安度晚年。
虽然“自梳”有相应的规矩和仪式,但对那些女孩子来说过程其实很简单:
到20来岁该出嫁的年纪,家里人就会和她们商量,是嫁人,还是“自梳”,不强迫,自己选。
就像纪录片里一位老奶奶讲述的,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她堂弟要结婚了,按传统,弟弟不能比姐姐先结婚,家里人就询问她的意见,“你是嫁人呢,还是干脆‘梳起’,这辈子不嫁了?”
她想了想说那还是“梳起”吧。
于是24岁,她成了自梳女,一直独身活到现在。
和她一样的老奶奶,片中主要采访了三位,纪录片拍摄的时候,在世的“自梳女”还有很多。
为什么当初不想结婚?
奶奶们的回答基本都差不多:结婚没好处,还不如自己过。
“我就是中意自由。”
“我做纺织的工友,织毛巾的时候,孩子就只能放地上。”
(言外之意:图啥呢?)
“结了婚,还要带小孩,还要打工,还不如不结婚了。”
还有一份担忧是,万一嫁错了人怎么办?
总结一下就是,不结婚她们要工作,但结了婚就又要工作,还要照顾这个照顾那个。
遇到好男人也就罢了,如果遇不到,不仅自己更难过,还可能会背上债务、或者被男人欺负。
相比之下,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似乎就成了更稳妥的一种选择。
如果说最初她们只是由于恐惧婚姻,又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被动选择了“自梳”。
那后来,她们是真的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挺开心的,就这样独力走了下来。
习惯了之后,也越来越不想结婚了。
片子里有一位老奶奶,解放后她才30岁,那个时候“自梳”的习俗已经没有了,新时代了,也无所谓反不反悔了,就有很多人劝她,反正她也还年轻,该嫁就嫁。
结果她说:“别忽悠我!”
她们会因为没结婚,被人瞧不起或者嚼舌头吗?
不会。
因为当时“自梳”是那一带常见的习俗,不管男女,大家都可以接受。
她们自己有收入有积蓄,底气也很足。
“谁敢看不起我,我就不理睬他。”
“你有你的过活,我有我的过活,你又没给我饭吃又没给我钱花,关你屁事。”
“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到年老后,她们对自己的选择还是非常自豪:我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我没有拖累别人,也没有攀附别人,一辈子虽然辛苦但是开心自由,这条路,我没走错。
“嫁了人还要被人管,我的生活我说了算。”
“没什么男人是值得嫁的,自己嫁自己吧!”
可能看到这里,有些人又不乐意了:搞事情是吧?又宣扬不婚主义是吧?
但其实我在听说这个纪录片后,特意去看完,特意去了解这段历史,又把这个故事详细说出来,并不是为了宣扬不婚有多好、大家都不要结婚了。
是因为我在“自梳女”这个群体上,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选择,以及另一种可能。
所以回到问题:女孩子如果一生不结婚会怎样?
答案是:好像也不会怎样。
至少“自梳女”的经历实打实地证明了,
女性是完全可以“孤独终老”的。
你看这些老奶奶,半生饱尝战乱、动荡,颠沛流离,经历过最苦最难的日子,不也一样一个人好好地活到了八九十岁。
片中她们住的是当地专为孤寡老人设立的养老院,有护工有医生,平时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打打牌,天晴的时候出去散步晒晒太阳,也没缺什么短什么。
既然她们可以,那其他女性必然也可以。
我很反感有些人说的,不结婚老了多么多么惨,什么没人照顾,什么会很孤独,什么养老院会欺负你。
这些东西是结婚就一定能解决的吗?
结了婚老了就一定不难过了?两个人肯定是有一个会走在另一个前头的,剩下那个一样“没人照顾”,ta就不活了?
孩子就一定能在老人身边吗?孩子一定能照料好老人吗?说句不好听的,万一孩子比老人走得还早,怎么办?老人也不活了?
至于养老院会不会欺负孤寡老人,
这是我们需要想办法解决的漏洞,是必须改善的情况,
而不是以此为理由把所有人都赶进婚姻里,因为不管大家结不结婚,孤寡老人是一定会有的。
总有人侃侃而谈“孤寡老人在养老院怎么被欺侮”,这是孤寡老人的错吗??你们怎么不去骂养老院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时候又不存在了?
至于“孤独感”,就更没谱了,
人本身就是孤独的,有伴侣也是孤独的,找错了伴侣甚至会更孤独,
我们要学会和孤独共存,而不是病急乱投医。
总有人鼓吹“结了婚就有人依靠有人帮助”,婚姻里的甩手大掌柜还少见了?多少已婚女性,她们说句话老公都懒得听,她们能依靠谁?
当然,纪录片只是纪录片,只能讲述一部分故事,无法代表全部。
“自梳女“也只是一部分女性,只能作为一个“终生不婚也挺好”的参考,不能涵盖所有。
但不论是条件还是环境,现在可比过去好太多了,
总不至于时代发展了,女性却失去了体面单身到老的可能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