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
1、先天性小眼球
眼球轴长
2、小眼球伴囊肿
小眼球的视网膜内层通过缺裂处向外突出形成囊肿;小眼球多位于内下方;眼眶常扩大;眼球与囊肿比例不一;小眼球+大囊肿;正常眼球+小囊肿。
3、眼球缺裂
脉络膜闭合障碍所致;多为双侧性;球后壁呈漏斗状延长;眼球及视神经小。
4、屈光不正(近视)
眼球前后径增大;眼球突出。
5、眼球破裂
眼球壁不完整;角膜、巩膜裂口;严重者眼球塌陷;前房及玻璃体积血;伤口处可有眼内组织嵌顿或脱出。
6、视网膜母细胞瘤
5岁前多见;单侧多,10%~20%双侧;常有家族遗传史;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局部增厚;晚期表现为眼球后部肿块;高密度、境界清、钙化多、可强化。
分期:
Ⅰ期(眼内期)肿瘤局限于眼球内;
Ⅱ期(眼外期)肿瘤沿视神经生长,视神经增粗、迂曲,在框内形成肿块或二者同时形成;
Ⅲ期(眶外期)肿瘤沿视神经向鞍区蔓延,形成“哑铃状”眶颅沟通性肿块,视神经管扩大;
Ⅳ期(全身转移期)肿瘤侵犯脉络膜,瘤细胞经血行发生远处转移。
CT:
眼球后部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不均肿块;约95%的病变内有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钙化;内生型Rb向玻璃体内似“珊瑚样” 生长;Rb侵至眼球外呈不规则等密度肿块,无钙化;可累及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
MRI:
T1WI中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肿块中度至明显强化;有钙化和坏死时;为无强化低信号区。
7、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两层之间有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视网膜下积液;脱离部分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原发性多见于高度近视外伤;继发性指炎症肿瘤等渗出所致;脱落的视网膜呈“V”形,尖指向视盘;可类似玻璃体密度和信号而不能显示;蛋白较多和出血时呈高密度和短T1信号。
8、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
病因:视网膜上毛细血管炎和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脂肪蛋白渗出积聚;导致视网膜脱离的病变。
临床: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单侧;早期渗出聚积在视网膜下可引起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密度、信号异常(与液体内蛋白多少有关)。
Coats病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区别要点是:
前者:3y以下;单侧发病 ,病钙化极少,病灶无强化;
后者:4~8y,可30%双侧发病;钙化率90% 以上;病灶明显强化。
9、葡萄膜黑色素瘤
40~50岁多见;多单侧;发生于眼球后极部;85%发生于脉络膜;10%发生于睫状体;5%发生于虹膜。
CT:
早期眼球内壁扁平状样增厚;晚期肿瘤呈半球状、或蘑菇状;肿块密度接近或稍高于眼环。
MRI:
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素可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合并出血、坏死时,信号不均;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
10、脉络膜血管瘤
少见,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10~20岁多见;眼球后极部肿块;半数为综合征;颜面血管瘤或脑膜血管瘤;青光眼者,称Sturge-Weber综合征。
CT:
眼环上界限不清;肿块密度略高;向内侧隆起;强化明显。
MR:
T1加权像稍高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后强化十分明显。
11、脉络膜骨瘤
由成熟骨组织构成;20~30岁女性多见;可无症状;多单侧,双侧少见;眼球后极钙化;圆、卵圆、条样。
12、脉络膜转移瘤
病理:乳癌和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他原发癌是肾、胃肠道及睾丸癌等;常发生在眼球后极部。
CT:
眼环局部等密度隆起,或扁平状增厚;多发,合并视网膜下积液;多发且两侧发病是转移瘤的特点;可有轻度增强。
MR:
病灶与眼球壁呈广基底联系,表面可为不规则结节状T1加权像多为高信号强度;T2加权像常仍为高信号;可有相关渗出性视网膜剥离;增强病变表现为弧形和半圆形强化。
13、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婴幼儿、90%单侧;胚胎发育阶段原始玻璃体未退化;生后不久即表现白瞳症;小眼球、小晶体、浅前房。
CT:
晶状体后缘向视乳头方向,软组织条索影。
MRI:
T1、T2均为等信号;增强晶体后组织影强化明显。
1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早产儿;高浓度吸氧史;双侧发病;小眼球、不对称;常伴视网膜脱离。
发病机制: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周边为无血管区→视网膜无血管区处于缺氧状态→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新生血管生长。
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敏感:高浓度氧→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和闭塞→引起视网膜缺氧→视网膜无灌注区产生大量新生血管及大量纤维组织→导致玻璃体内严重的纤维组织增殖→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分期:
1期(分界线期):血管化和非血管化视网膜出现分界线;
2期(嵴期):分界线扩大成嵴;
3期(嵴伴视网膜外血管纤维化增殖期):按增殖面积分为轻、中、重度;
4期(部分视网膜剥离期):4A期:中央凹以外的部分视网膜剥离;4B期:中央凹在内的部分视网膜剥离;
5期(全视网膜剥离期):整个视网膜呈漏斗状剥离。
CT:
双眼球内玻璃体密度增高;有晶状体后杂乱条状高密影;随病程可出现视网膜脱离、球内钙化,眼球萎缩变小。
MR:
双眼球内玻璃体信号增高;伴有晶状体后增生带;无强化。
15、玻璃体外伤、出血
外伤史;血液来源是视网膜和葡萄膜;CT见玻璃体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边界不清,位置不定;可见血—液平面;可伴有眼眶骨折、眼球破裂、前房积血、晶体移位。
16、晶状体脱位
部分脱位:瞳孔区可见部分晶状体的赤道部。
全脱位:脱入前房或嵌顿于瞳孔区,脱入玻璃体,前房变深,继发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经破裂的角巩膜创口脱位于结膜下。
17、异物
来源丨新乡医学影像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