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陈维 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住进了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近日,记者前往乐至县大佛真东禅寺村走访,搬迁户谭明正在果园里面工作,步伐矫健而动作娴熟。他告诉记者,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全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乐至,像谭明这样的搬迁户,全县一共有740户、1975人。在摆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以后,当地党委政府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帮助搬迁群众增产增收,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东禅寺村的新居(乐至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拓宽就业路
走进乐至县大佛镇东禅寺村,连片的无花果园里,一颗颗青绿色的无花果挂满枝头。谭明目前的工作,就是抓紧时间摘掉果树上新长出的嫩芽,以确保小无花果能“抢”到充足的养分。
谭明告诉记者,过去他家住在偏僻的山坡上,一家人靠种地为生,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也没有致富产业,“出门行路难、生活吃水难、增收致富难”是家里的真实写照。
由于生活条件极差,2017年,他家搬迁到了村里的集中安置点,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在家门口找到了挣钱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过去种地收入低,生产生活用水和交通都不方便。自从易地搬迁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明感激地说,“路和房子修好了,我每天在果园里务工,一年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生活好过多了。”
“我们村有14户搬迁户共39人,在无花果园里务工的有10人,每人每年收入几千元。”东禅寺村党总支书记阳洪建告诉记者,除了在果园里打工挣钱,不少人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贷款搞起了黑山羊和种猪养殖,大家对脱贫摘帽后致富增收充满了信心。
记者走访了解到,在完成易地搬迁以后,当地有关部门随即开展了摸排走访,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搬迁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政策宣讲、信息对接、技能培训等工作,帮他们拓宽了就业道路,实现了稳定增收。
夯实产业基础
在乐至县石湍镇朝阳店村,坐落着资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这里有搬迁安置群众17户53人。过去,朝阳店村一直都有种植青脆李的历史,由于其口感脆甜、品质极佳,也被称为“朝阳脆李”。
近些年,在脱贫攻坚各项利好政策支持下,该村开始大规模发展优势产业,在撂荒地里种植了300多亩青脆李。搬迁至此的安置群众,也加入到了当地的村集体经济中。今年是青脆李成片发展后正式挂果的第一年,也是搬迁群众参与分红的第一年,大家满怀期待。
“我家之前种玉米、种红薯,亩产值只有三四百元。”村民鲁仲元告诉记者,如今集体带着种李子,让他有了更坚实的依靠。
朝阳店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300亩青脆李大概有30万斤,按2元一斤算,约60万元,明年后年盛产期可能还要翻番。”
近些年,乐至积极发挥基层组织责任担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力助推农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壮大,帮搬迁群众挪出了穷窝、改变了穷貌、拔掉了穷根。
乐至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努力让搬出“穷窝”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现实。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