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官员豪华祖坟(为什么中国的高官)

未来八字网 97 0

高成儿 时拾史事 3天前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也许,你听过这样一句话:

“金疙瘩,银疙瘩,比不上咸阳原上的冢疙瘩”。

也许,你还听过: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 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小说《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士说:“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生居苏杭,死葬北邙,洛阳城外的北邙山早已成为古人理想的生命终点。曹丕、司马炎、元宏、狄仁杰、李煜等帝王将相,最终都埋在那里,因此,北邙山也被称为“东方帝王谷”。其实,在洛阳的西边,长安城北,也有一块类似的地方:五陵原。

那里同样是功臣贵戚、帝王嫔妃的埋骨之处。咋听“五陵”二字,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想想白居易,想想琵琶女,想想“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顿时,又会感觉似曾相识。其实,五陵原就是咸阳原,在唐诗中经常被提及,五陵少年更是富家子弟的代名词了。比如青莲居士李白的《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再如韦庄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中央官员豪华祖坟(为什么中国的高官)-第1张图片

咸阳原为什么会有帝陵?五陵具体是哪五座陵寝呢?既然是坟地,为什么当时中国的有钱人、有权人大多住这里?是什么原因造成?让我们一一解析。

为什么是咸阳原?

首先,“五陵”指的是五座西汉帝陵,他们都在咸阳原上,距离不远,因此合称“五陵”。具体为:

(汉高祖长陵)

(汉惠帝安陵)

(汉景帝阳陵)

(阳陵陪葬品)

中央官员豪华祖坟(为什么中国的高官)-第2张图片

(汉武帝茂陵)

(霍去病墓雕刻《马踏匈奴》)

中央官员豪华祖坟(为什么中国的高官)-第3张图片

(汉昭帝平陵)

既然是西汉皇帝的坟墓,为什么只有“五陵”呢?稍有常识的都知道:西汉不止五位皇帝呀!比如汉文帝的霸陵、汉宣帝的杜陵怎么不算在里面呢?

因为这两座陵寝没有在咸阳原上,要单独提起,班固《西都赋》:“南望杜霸,北眺五陵”。那汉元帝、汉成帝也是西汉的皇帝呀,为什么他们的陵寝没有算进去?称“六陵”或者“七陵”?这就涉及到西汉王朝的陵邑制度了。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每位皇帝都要在陵寝附近建造城市,并迁徙人口充实,好比在长安周边规划了一座座卫星城。等到汉元帝时,这项贯彻百年的制度终于寿终正寝。永光四年九月,朝廷宣布:“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吧!不要迁来迁去了!汉成帝上台后,一度想恢复陵邑制度,但最终失败了。因此,咸阳原上只有“五陵”,它不仅代表了帝王陵寝,还有陪陵的城市。

周武王、周成王、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一位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安息在咸阳原或者附近的山脉上。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顺带着把萧何、卫青、霍去病、董仲舒、钩弋夫人、李夫人、霍光、李靖、尉迟敬德、程咬金、长孙无忌等著名人物也陪葬到这里。咸阳原究竟有何魔力,可以赢得汉唐两朝皇室的青睐?

首先,咸阳原的地理位置靠近政治中心。宋朝皇帝、明清皇帝会把陵寝建在咸阳原上吗?当然不会了,因为咸阳原离开封或者北京实在太远了。一座帝王陵,不是说建好就算了,还要考虑送葬的时长,后人祭扫的便利性。如果埋在太远的地方,送葬队伍就要走很久,届时,先帝的遗体早就烂了。

郭沫若曾经怀疑,成都的惠陵地宫并没有刘备的遗体,因为昭烈皇帝崩于白帝城,此处距离锦官城过远,不方便移灵,他估计是就近下葬了,当然,这只是种推测。把陵寝建在首都附近,还有个好处是方便新君谒陵,皇帝日理万机呀,花费过多时间在上坟的路上,明显不合适。而咸阳原就在长安城北,只要过了渭水,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是个节约时间的好地方。像巩义宋陵、紫金山孝陵、昌平十三陵、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都是在首都的周边地区,没有例外的。

第二:咸阳原土层深厚,利于建陵。既然是帝王的陵寝,规模自然小不了,尤其是汉武帝的。史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刘彻在位五十多年,把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建造茂陵,众说周知,当时西汉王朝刚刚经历文景之治,正处于鼎盛时期,每年投入如此之大的财力,茂陵地宫得有多大?想都不敢想了。既然要大,要穷奢极欲,封土之下就得有相应的空间呀。如果挖了没多久,地下水冒出来,那就尴尬了,总不能把棺椁泡在水里吧。咸阳原土层深厚,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到西安旅游,可以去阳陵博物馆看看,参观孝景皇帝的陪葬坑,震撼震撼。

第三:景色秀丽,风水极佳。古人对于风水十分看重,认为好的万年吉地可以庇佑子孙,使家族兴旺发达。有的人事业不顺,还会想着迁葬祖坟,期盼时来运转。咸阳原南临渭水,北倚九嵕,正好处在山的南边,水的北边,山南水北为阳,所以叫“咸阳”。帝王将相们发现首都北郊的土地依山傍水、视野开阔、风景迷人,自然趋之若鹜,想要长眠于此。千年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五陵原还有封土八百多座,看起来特别壮观。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封土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开车经过咸阳原的话,还是看到一些的。

(汉长安城图)

权贵富豪的天堂

好啊,既然刘邦等汉朝皇室喜欢这块地方,他们葬这里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把富商巨贾、地方豪强也迁到这里呢?害怕死后寂寞、空虚,无人陪伴?当然不是了,在背后,其实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陵邑制度,不是刘邦自己想出来的。提出者,是一个叫刘敬的人,仔细一想,西汉初年好几个重大决策都出自这位“国师”。比如首都问题,当时有人建议定都关东,有人建议定都长安,刘敬和张良劝刘邦建都关中,最后被采纳了。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也是他的手笔,白登山之围后,刘邦为匈奴的问题而头疼,刘敬认为楚汉战争后,中原王朝国力衰落,绝非冒顿单于对手,眼下之计,应该用和亲稳住匈奴,密切双方关系,刘邦以为然,准奏,想把鲁元公主嫁到塞北,吕后坚决不干,舍不得宝贝女儿,刘邦没办法,嫁了个宫女过去。这回在长陵周边建造陵邑,也是刘国师的意见。他主要有三个目的:

1.备胡。当时匈奴在黄河南岸的两个部落距离长安只有七百里地,要是派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关中太危险了,如果把其他地区的人迁过来,可以增加人手,增强有生力量,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希望。

2.削弱地方势力。刘敬对汉高祖说:当初反秦斗争,如果没有齐国、楚国的残余势力相助,是很难壮大起来的。现在北有匈奴,山东地区又有六国的后裔,一旦天下有变,陛下岂能高枕无忧?不如把齐国、楚国、赵国、燕国等王室的后裔,还有那些地方上的豪强一并迁入关中,咱们来个统一管理。等这批地头蛇离开了本乡本土,他们还能猖狂吗?还能对中央的统治构成威胁吗?不能!这样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将大大加强,而潜在的敌对势力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3.恢复关中经济。三年反秦斗争、四年楚汉战争,关中地区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原来一个地方有3万人,战后仅余五千,汉高祖依然夸它“繁荣”。尽管朝廷多次出台利好政策,比如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可仍然不够。把地方豪强拖家带口迁到长安附近,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急需的资金、劳动力。财富增加了,物质丰富了,国库才能殷实,政府掌控的资源才能更多。关中地区是刘家的根本所在。

刘邦听后,非常认可“国师”的建议,准奏。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延续这项政策。朝廷有时候强制要求地方豪强、富商巨贾迁入陵邑,比如汉武帝时:“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有时候温和一点,改为招募,比如汉景帝“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兄dei!你愿意到“阳陵新区”发展吗?可以获得一笔二十万的安家费哦!汉昭帝本始元年春,“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可见刘弗陵在位时,家产没有达到一百万的,平陵邑都懒得要。因此,五陵原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宦以及资产百万以上的富商,这就好比帝都郊外某个卫星城,马云、王健林、许家印、李彦宏等人都住在那里,其繁荣程度、奢华之风可想而知。据班固《汉书》记载,西汉灭亡前夕,长陵邑有人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茂陵邑有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仅这两座陵邑的人口就有四十多万,若算上安陵、阳陵、平陵、长安城,渭水两岸的人口总数得上百万了。

非富即贵,是五陵原居民的真实情况。“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指的是五陵地区的富家子弟争着抢着送财物给琵琶女,每弹一曲,获得的红绡不计其数。五陵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线城市,那里的富家子弟什么女人没见过,什么“演唱会”没听过,如今看到才貌双全的琵琶女争相打赏,可以侧面衬托出她高超的颜值、技艺。要是哪天穿越了,琵琶女在网上开个直播,肯定能大赚特赚。

(西汉帝陵分布图)

有钱,任性

由于显赫的家世、高贵的出身,五陵原的部分居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有钱,一个是“任性”。

怎么知道他们有钱呢?通过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就可以了解。杜甫《秋兴八首》写道:“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小时候和我一起读书的同学大多混得不错,他们住在五陵原,穿轻裘,骑肥马,过着富裕的生活。崔颢《少年渭城行》:“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喜见花。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用金鞍、骑白马,闲来无事,斗斗鸡,赏赏春色,好不快活。上班?工作?不存在的。晚上乏味了,再到青楼过夜,与美人共度良宵。王安石《凤凰山》有言:“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临川王荆公自嘲:我还不如当个五陵少年,整天吃喝玩乐,斗鸡走犬,什么烦恼都没有。

“任性”又怎么体现呢?原来呀,五陵一带有很多江湖大侠,他们经常杀人,用暴力手段违背律令,挑战政府权威,使统治者头疼不已。比如郭解,郭解干这行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就是位侠士,因为犯罪过多,汉文帝时被官府处死。郭大侠年轻时非常狠毒,心里不爽就杀人,有时候还为兄弟两肋插刀,帮他们报仇。后来年纪大了,行为检点了许多,变得仗义疏财、以德报怨,深受家乡父老钦佩,贤良、豪杰都喜欢与他结交。汉武帝下令:迁徙富户充实茂陵邑,郭解就在其中。

在茂陵邑不远的阳陵邑,也有一位大侠曾经活跃,他叫朱安世。不知犯了什么重罪,汉武帝长期通缉朱大侠,但屡屡不成功。某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犯了法,被逮捕下狱,为了给儿子赎罪,公孙贺就请求让自己抓捕朱安世,武帝批准了。一个大侠,需要大国丞相亲自来抓,也是6的可以。公孙贺历尽艰辛,总算把朱大侠逮住了。临终前,朱安世放大招:告发丞相之子与公主私通,并用巫蛊诅咒皇帝。此次举报,引发了政坛大地震,“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班固因此感慨:“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

(汉景帝阳陵、阳陵邑分布图)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归来述职,邀请高适、薛据登临大雁塔。望着五陵原上的累累荒冢,诗人百感交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辉煌,曾经的五陵邑,人烟阜盛,雕梁画栋,如今只剩下断壁颓垣。曾经的常胜将军,封狼居胥,轰轰烈烈,现在却化为一抔黄土。什么钟鸣鼎食,什么功名利禄,终究是过眼云烟。喧嚣以后,曲终人散,一切回归沉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email protected](有偿)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