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千玺广场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供图
建设中的千玺广场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供图
“大玉米”穿外衣 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供图
《河南日报》2011年7月16日3版
2011年7月15日晚,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畔一派光影交织、音符跃动,在河南首场炫彩激光秀的表演中,郑州会展宾馆(即绿地中心·千玺广场)正式封顶。
2006年12月13日,被誉为城市名片的郑州会展宾馆在郑东新区如意湖南岸正式奠基,其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并称为郑东新区CBD三大标志性建筑。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嵩岳寺塔,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设计方案具有唯一性和标志性。当晚,郑州会展宾馆楼顶最后一块混凝土浇筑完成,正式封顶,随即灯光亮起,整个会展宾馆通体闪亮、流光溢彩。
据介绍,会展宾馆建设中采用了大量绿色、节能、可循环的建筑技术。(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整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入夜,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畔,无数目光聚焦千玺广场,金黄的“玉米”栩栩如生闪耀在眼前。
这是一场璀璨迷人的灯光秀,其中的金色“玉米”既是河南人对千玺广场厚爱的体现,又是河南踏着新时代发展节拍大步向前的映射。
嵩岳寺塔的幻化“再生”
2000年6月,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01年8月,开始对外征集方案。2002年3月,郑州市人大对规划方案予以确认,以地方法规形式确保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2003年1月20日,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工为标志,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郑东新区的开建,标志着河南以省会郑州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启了一场高速奔跑的新征程。
“郑东新区最初设计时就有要建设一座新地标的决定。”参与郑东新区规划设计的一位负责人回忆。
万众瞩目的新地标该如何设计?如何表现出河南悠久厚重的历史?又如何展现出她多姿多彩的现代感?
嵩岳寺塔,进入人们的视野。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河南和郑州的象征和骄傲。作为中原大地的地标和郑州市的名片,千玺广场的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极为相似,希望体现出城市内在的精神与绵延不绝的发展活力。一座新的“嵩岳寺塔”幻化而出。
质朴乡情唤出“大玉米”
2011年7月15日,千玺广场封顶,当晚即开始了她的“首秀”。当光芒四射的千玺广场通体闪亮,无数人惊喜于河南、郑州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变化。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前往观看了千玺广场的灯光首秀,280米的高楼与如意湖互相映衬,那种宏大与绚丽,让人内心升腾起身为河南人、郑州人的骄傲!”回忆当时的情景,郑州市民冯群峰感慨不已。
作为郑州新地标的千玺广场正式亮相,她的拔地而起传递着起跳的讯号,她的高大耸立正似奋飞的目标,她的现代时尚散发出动人的魅力,她的光芒闪耀恰如活力的四射……
她激荡起了一种特殊的“河南情结”:
河南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花生、芝麻产量均为全国第一,蔬菜总产量7435万吨,居全国第2位。
作为中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河南的牛、猪、禽饲养量以及蛋、肉、奶产量均居中国前列。
河南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成为全国第一的粮食转化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第一肉牛大省。
中国市场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
所以,当看到高耸的千玺广场时,有人形象地叫她“大玉米”。这是质朴而亲昵的称呼,是河南人打心眼里喊出的对家乡浓浓的“爱意”!
跨越发展成就“金玉米”
这几天,越来越多的郑州市民会在夜幕开启之时来观看千玺广场绚烂的“灯光秀”。如今,“大玉米”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金玉米”。
2020年,河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稳居全国第5位。
郑州是河南跨越发展的最好答卷与展示:
2005年,郑州GDP仅为1375亿元,排在全国第25位;而到了2020年,郑州GDP已经突破1.2万亿元,达到12003亿元,全国排名跃升到第16位。
与此同时,郑州的常住人口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由2010年的86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260万人,增加了将近400万人,常住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
更多令人振奋的发展画面在绿城上演:起落繁忙的郑州机场、不断增开的中欧班列(郑州)、飞驰南北的高铁、迅速集结科创头部企业的中原科技城……
近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郑州调研时强调,“中原要出彩,郑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郑州必须成高峰”。郑州要“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开放高地、国家人才高地,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提质进位”。
郑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跑道上持续加力,她的未来必定如“金玉米”般光芒夺目。
编辑:彭长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