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初中或高中的读者,肯定对一篇鲁迅写的散文不陌生——《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是鲁迅为纪念于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22岁北平学生运动领袖刘和珍而作。
文中,鲁迅谈及了两位女性人物,一是刘和珍,另一位便是当时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两位女性人物皆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刘和珍是当时颇有声望的进步女学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杨荫榆则声名更响亮,乃是当时国立大学中唯一的女性校长。
刘和珍和杨荫榆虽有师生之别,却都是当时北平教育界的风云人物,更是当时民国女性中的佼佼者。
然而,对于这两位同为民国女性中的佼佼者,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却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对于刘和珍这位遇害的北平学生运动领袖之一,鲁迅给予她高度评价,称她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痛悼她“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其“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然而,对于杨荫榆此人,鲁迅在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对她的不屑,甚至是厌恶,乃至是憎恨,称她是“广有羽翼的校长”,将其置于刘和珍等进步学生的对立面,是为反派人物。
此后鲁迅连作数篇文章,痛斥杨荫榆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将她所推行的教育路线称为“寡妇主义”。
在一篇名叫《寡妇主义》的文章中,鲁迅写道:
“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那们?萎缩?,她们却以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就是极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定?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
在《忽然想到》中鲁迅又写道:
“我还记得中国的女子是怎样被压制,有时简直并羊而不如。现在托了洋鬼子学说的福,似乎有些解放了。但她一得到可以逞威的地位如校长之类,不就?雇用?了“掠袖擦掌”的打手似的男人,来威吓毫无武力的同性的学生们么?不是利用了外面正有别的学潮的时候,和一些狐群狗党趁势来开除她私意所不喜的学生们么?而几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生长的男人们,此时却在异性的饭碗化身的面前摇尾,简直并羊而不如。”
鲁迅眼里,杨荫榆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高中语文课本在收录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对杨荫榆的注释都说:
“杨荫榆,江苏无锡人。1924年开始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依附军阀势力,迫害进步学生,镇压学生运动。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直到新世纪以后,随着关于杨荫榆“骂敌身亡”、“晚节彪炳”的事迹被披露于世,关于她的评价才有了些许的变化,新版高中课本就删除了“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这句话,另加上
“后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寇杀害”
这句话。杨荫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鲁迅为什么会如此评价于她,后来为什么新版高中课本会另加上“后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寇杀害”这句话?
1884年9月7日,杨荫榆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杨老圃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状师,她的哥哥杨荫杭(当代著名作家杨绛的父亲)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杨荫杭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启蒙者,曾参加反清革命,是清末革命团体之一励志会创始人之一(励志会?大部??分会员后来都参加了同盟会),其翻译的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等进步书籍,曾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人,为中国播下了一大批反革命火种。
杨家虽是书香门第,杨荫榆的哥哥杨荫杭也是当时的进步人士,可杨荫榆在小时候过得并不如意,她的家庭虽然出现了哥哥杨荫杭这样的进步人士,但更多的是像她父亲、母亲这样思想顽固的封建人士。
当时?主掌?杨家的不是她的哥哥,而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重男轻女之人,对待儿子很是疼爱,可对女儿别说是疼爱,就连理都不愿理,可以说几乎就是将杨荫榆当做透明人。
杨绛对此曾回忆道:
“祖父母认为二姑母三姑母都丑,所以两个姑母从小没人疼爱,也没人理会。”
三姑母就是杨荫榆,杨荫榆是一个女生且相貌丑陋,因此她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日子过得很是艰苦。
1901年,杨荫榆刚刚不过18岁,便被她的父母嫁给了一个丝毫不知底细的人家,她虽万般不愿,但父母之命难违,纵然千般万般不愿,她也只能委屈答应。
这一答应,差点就误了杨荫榆终身。
结婚当天,杨荫榆发现对方竟是一个痴傻之人,据杨荫杭形容:
“那位少爷老嬉着嘴,露出一颗颗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
如此形容,可见杨荫榆的“丈夫”属实是一个痴傻之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痴傻之人,任谁都受不了这打击,更何况是从小就颇有些要强的杨荫榆。
彼时虽说还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依然还深深禁锢着女性思想,但是杨荫榆在哥哥杨荫杭的影响下,内心已萌发出一股与当时的封建女性格格不入的“反叛”思想。
她本就不甘于被肆意摆弄,只是因为“反叛”思想还被一道枷锁暂时禁锢着,所以她才迫不得已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子。
然而,随着得知自己要陪伴终生的“丈夫”是一个痴傻之人时,杨荫榆内心那道禁锢她“反叛”思想的枷锁便被怒火彻底打开。
为了结束这一桩荒唐的婚姻,杨荫榆以那个时代罕见的勇气进行了在当时被视为“叛逆”的大胆抗争,这次抗争在当地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结婚当天,杨荫榆撕破了试图侵犯她的新郎的脸,第二天一大早便从夫家回到了娘家。
她的婆婆?见其?不告而别,亲自来娘家想要强硬地将她接回去,毕竟儿媳妇结婚第二天就跑了,这样的事情属实让他们家在当地是颜面尽失。
这个婆婆一来到杨荫榆家那可是毫不?客气?,径直闯入杨荫榆母亲的卧房,将杨荫榆从卧房揪了出来,想要直接将杨荫榆拖回夫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杨荫榆也不再客气,索性就跟婆婆撕破了脸,声明无论如何,就算是死也不会回夫家,发誓一定要和夫家断绝。
由于杨荫榆坚决的态度,甚至不惜以死相逼,这桩包办婚姻终是以告吹收场。
或许是受到这桩婚姻的影响,从此以后,杨荫榆一生独居,再也没有嫁过人。
与此同时,也是因为这桩婚姻,杨荫榆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再也不屑去做什么贤妻良母,而是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且能自食其力的新时代女性。
1902年,在哥哥杨荫杭大力支持下,杨荫榆进入了由美国教会主办的苏州景海女学堂学习。
由于景海女学堂是美国教会专为当时中国上流社会的女子开办的私塾,所以学费很是高昂,杨荫榆在哥哥的支持才得以进入该学堂学习,但是仅仅只是过了2年,因为各种原因,杨荫榆便再也没有钱支撑得起这样昂贵的学费。
1904年,杨荫榆转到了学费较低廉的上海务本女中读书。
务本女中是一所致力于培养独立的新女性的私立女子学校,是当时上海非常有名的女子学校。在这里,杨荫榆逐渐成为了一位独立、开放的新女性。
1907年,江苏省举办了第一次公派赴日留学考试,全省只选拔5个人,杨荫榆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成为5人中的其中一位,成功考取了官费留学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资格。
同年7月,杨荫榆启程前往日本,随后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学习,后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在校期间,杨荫榆深知留学机会来之不易,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刻苦努力学习,由此成为了一位精通英日等多国语言的优等生。
1913年,杨荫榆?以极?其?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并拿到了优质毕业生奖章,随后启程回国。
杨荫榆回国后,作为当时中国少有的有留学经历的女知识分子,很快便得到了时任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重用。
当时,蔡元培一直想要大力发展女子教育,只是苦于缺少女教师,因此他急于发展师范教育,希望能早点培养出合格的女教师。
也就在这时,杨荫榆归国,于是她很自然地就走上了教师生涯。
归国后的第一年,杨荫榆就被教育部聘为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教育主任。
次年,杨荫榆被调入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兼讲习课主任。
此时的杨荫榆似乎没有以后那般固执,甚至是专制,因其丰富的学识、精彩的讲课,深受当时女高师学生的喜爱和拥戴,在学校拥有着非常高的声望。
据曾在女高师读书的许广平回忆:
“关于她在女高师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也从未听到过分地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是够当校长的。”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选派了7位教授赴欧美深造,杨荫榆成功入选,获得了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资格。
9月14日,杨荫榆到达美国,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专业。
1923年,杨荫榆取得哥伦比亚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
原本,杨荫榆想要继续攻读博士,但是因为教育部的召回命令,她便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想法,于同年回国并继续回到女高师执教,任英语系主任。
1924年2月,北洋政府为了控制女高师,利用各种办法逼迫女高师校长许寿裳辞职,最终许寿裳迫于无奈只得辞职,后前往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
许寿裳辞职后,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推荐杨荫榆接替自己的位置,并说:“办女校最好是用女校长”。就这样,杨荫榆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同年,女高师更名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成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后,很多人包括许寿裳都以为杨荫榆作为留过洋的女性,且教学期间也展现出颇为开明的作风,她应该会大力支持学生从事爱国活动,并保护好学生。
然而,杨荫榆却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所想的那般,留过洋接受过先进教育思想的杨荫榆,她非但没有开明治校,成为那个时代的领路者,反而是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落伍者。
她要求女师大学生只管读书,不准参加任何爱国活动,把女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斥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扰,甚至是开除爱国学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才会多次作文,痛斥杨荫榆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将她所推行的教育路线称为“寡妇主义”。
后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25年杨荫榆被解职离校。
离开女师大的杨荫榆,没有留在北京而是选择长住苏州并依旧从事着心爱的教育事业,先后在苏州女子中学任自然科学教师,在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学院任讲师,在苏州中学任英语教师......
或许正如杨荫榆的侄女杨绛所言:
“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方。”
杨荫榆的本心是好的,她是旧社会出来的女性,深知女性读书的机会真的来之不易,也深知女性想独立自强,读书是最佳选择,所以她竭力想要让女师大学生专心读书,不?问?窗外事。
杨荫榆却忘记了当时的中国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知识分子,更需要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国需要他们的奔走呼号唤醒更多沉睡的中国人,因此阻扰学生参加爱国活动这绝对是错误的。
事后证明,杨荫榆并非是不爱国的,相反她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1937年底,日寇侵占苏州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同胞丧生在日寇的屠刀之下,苏州城形同地狱,惨不忍睹。
某日,因事滞留在城中的杨荫榆在街上购物时,正巧碰到几个日本兵在街上为非作歹,迫害中国百姓,杨荫榆义愤填膺,丝毫不惧日寇更不顾自身安危,当即站了出来,上前阻止。
此后,杨荫榆见自己的同胞深受日寇其害,多次不顾自身安危站出来仗义执言、愤而抗争。
因为她的仗义执言、愤而抗争,1938年1月1日,杨荫榆惨遭日寇杀害,年仅54岁。
关于杨荫榆的死,现在流传着三种说法:
说法一、当时日寇要求会讲日语的杨荫榆出任伪职,但是杨荫榆却严词拒绝,拒不接受伪职,始终坚守着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宁死不做卖国贼,如此便遭到日寇的忌恨。
1月1日早晨,几个日本兵来到杨宅,骗杨荫榆说他们司令官有请,杨荫榆虽说对日寇恨之入骨,可是硬拼也不是拼不过的,杨荫榆想着就去,只要不答应日寇提出的任何条件即可。
让杨荫榆没有想到的是,日寇此举是项庄舞剑,意不在舞剑而在于沛公,日寇早已对杨荫榆恨之入骨,他们根本不是想叫她去司令部,而是想谋害她。
杨荫榆走到吴门桥时,日本兵突然从后面对她发起袭击,将其抛入河中,再对着她的身体连开数枪,杨荫榆最终被日寇残忍杀害。
说法二、1月1日,杨荫榆见同胞惨遭日寇杀害怒不可遏,只身前往当地日本领事馆痛斥日寇暴行并严厉拒绝其提出的出任伪职的要求。
杨荫榆此举惹怒了日本领事,他假意命令日本兵护送她回家,实则暗地命令日本兵在途中将其杀害。杨荫榆走到葑门外的宝带桥时,日本兵突然朝她开枪,杨荫榆中弹后落水而亡。
说法三、杨荫榆因拒绝为日寇当翻译,两天后,也就是1月1日,几个日本兵就冲到杨荫榆的家中,四处乱翻,想借此威逼她答应出任伪职。
然而,任凭日寇如何威逼,杨荫榆都不为所动并怒斥日寇。
日寇被其惹怒,遂残忍地朝着杨荫榆的腹部开了一枪,而后更是丧心病狂地将她拖到胥门城楼上,将其残忍地扔进城河中,又朝着她连开数枪,就这样杨荫榆惨死在日寇的手中。
三种说法都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时始终不屈不挠,至死都保持着作为中华儿女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忠贞不屈,让人万分敬佩。
据钱钟书夫人杨绛(杨荫榆是杨绛的三姑母)回忆:
“?邻近?为她造房子的一个木工把从水里捞出来的三姑母想遗体入殓。棺木太薄,根本不能用,家属领尸时,已经没有时间且不可能再去更换棺木,为能让她顺利入殓,大家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棺木外钉上一层厚厚木板。由于是突然想到的办法,钉上去的木板都是仓促间合上去的,还来不及刨光,也没有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杨荫榆被日寇残忍杀害并弃尸河中后,周围百姓待日寇走后便赶紧将她遗体从河中捞出来。
此时,杨荫榆的家中已十分贫困,连粮食都没钱去买,更别说是花钱去买棺材,街坊邻里见状就帮忙找了一副棺材。
但是,因为棺材是临时找来的并不是专门打造的,所以很薄,薄棺材怎么能用呢!就在这时,一个人站出来,他说可以再去找些木材直接钉在棺材上。众人觉得这可行,便照做。
1939年,杨荫榆被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
正如当代作家陈群在《杨荫榆之死》一文中所说:
“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
杨荫榆为同胞大义凛然痛斥日寇的行为,实乃抗日英雄所为,是值得所有人敬佩且也会永世铭记的。鲁迅对杨荫榆前半生的评价是没有错的,但因杨荫榆在面对日寇威武不屈,仗义执言,愤而抗争并最终被日寇残忍杀害时,鲁迅早已不在人世,所以在评价杨荫榆时,我们若以鲁迅对其的评价来概括其一生,这属实有些不公,也不全面。
我想若是当时鲁迅还在,若是得知杨荫榆此等壮举,他断不会还给出以前那般评价。
纵观杨荫榆五十四年的人生,她不是革命的,却是爱国的。
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她迫害进步学生,镇压学生运动,的确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但面对日寇暴行,她仗义执言、愤而抗争,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气节。
“慷慨孤怀,颠危不惑;惶恤身家,唯念邦国”,杨荫榆在国难期间觉醒并为国捐躯,仍不失为一位华夏英雄儿女。
杨荫榆用至死都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举动,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壮烈的句号,也为自己人生交出了一份虽有瑕疵但仍然合格的答卷。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