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失去的质量去了哪里?灵魂的存在与质量的失去
——玉山崩析《道德经》习稿之七
近年来,科学家做了许多的实验,来证明人类灵魂的存在。其中,得到普遍认同的实验测出人类灵魂的质量在18至25克之间。
一、从新认识我们自己
当今关于灵魂的科学测试,甚至神秘的超弦理论,真地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对于中国人的祖先来说,这些实验只是钻入了科学的牛角尖,带领人类的认知误入了歧途。按照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宇宙本来就是一个运动形态,是橐籥式的运动形态。一切的精神与物质,都来自于这个运动态。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么明确的描述,还不能唤醒人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也只能说明我们被科学一叶障目了。
如果你不理解橐籥是什么一种运动,那么就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它的自主式收缩与扩张。而正是宇宙的橐籥式运动,才产生了这个麻烦的世界。
还有部分人会有一种体验,当他进入某种“零思维”状态时,头脑会进入一个色调,这时,会感觉自己的大脑空间竟然会快速地无限扩张又无限收缩。这种感觉只能维持几秒,多了自己会受不了。这其实就是大脑形成初期,对宇宙运动模式的残留。
“人啊,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意外触及了认识宇宙的钥匙。我们人本身就是对宇宙的模仿,认识了自己就认识了宇宙。反观古今中外典籍,只有《道德经》才抓住了认识宇宙的根本方法。
二、回到本文的题目——我们失去的质量
不要片面地认识人肉身的质量。按照习惯,人总把自己的体重看成重量。那么人的重量是什么?按照《道德经》的观点,人体秤所称重的,并不能完全反映人的重量。人的重量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概念,真正的重量,要比人体秤所衡量出的大得多。对于人体的重量,我们还未能找到科学的方法去称量。人本身是一个运动态,运动态的东西,是不可以用传统的重量或质量来描述的。或可以说,体重秤所称重的,只是人的一少部分质量,离人真正的质量相去甚远。
一个人具有的质量,在于他的运动能量;在于他是否合乎宇宙规律,以自己的运动态,产生正确的能量。他的运动产生的能量,便是他的真正的质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运动,是内在的运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跑跳之类的肢体运动,而是故在的生物与精神运动。
因此,一个人的质量,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识的。显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准确测定。但是,这个运动着的质量却是大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并加以利用的。
传统称骨算命法,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衡量人的命有几斤几两,虽然是迷信,但看起来有点重新找回人质量的意思。这个思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三、关于人身质量的结论
大家都习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道德经》。譬如,第二十六章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如果仅从哲学或做人的角度去理解这段话,显然会不知其所以然哉。我们说,《道德经》是统揽一切科学的大纲,是宇宙的科学,是宇宙科学到人类社会科学的推演。我们不妨去深入理解它背后包含的深刻的科学原理。
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与歧义,以下简明地给出一些结论,愿清者自清,浊者自动回避——
重为轻根,根在哪儿呢?根就在运动态之中,在于运动态产生的大量能量形成的“重”。也就是说,因运动产生的能量,产生的重,才让人有了根。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这个君,就是主宰我们身体的“道”。它是我们生物的运动态与精神的运动态的汇总,是生命的规律。
人人都是“万乘之主”。万乘之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君主,而是指,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自带精神与生物的运动能量,每个人,都是带着各种能量的君主。就宇宙观来说,人人都是“万乘之主”。
四、如何更好地涵养和利用自己的质量?
不离辎重,大智若呐。人的气象从哪里来?即质量这个根也。一大富长者,衣百结之衣,履踵决之履,一种丰腴气象,自能跃出衣履之外,不问而知为长者矣。为什么破衣滥鞋也影响不了一个人的气象?就是因为他自带质量。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的质量理解为份量。如果你是一个有份量的人,你会自带自信,也就不怕人微言轻,不怕别人轻视你。反之,你若是一个没有份量的人,尽管可巧舍如簧,但总会让人更觉得贫酸。所谓不离辎重,首先要能自重,不轻诺,不妄议。再之,要看重任何你身边的人。
静而不躁,涵养频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或天然频率,这个频率,类似于一种静态的运动,是不由自主的。不同的人自然频率是不同的,要善于寻找并涵养自己的主频率。只有静能去除杂波,涵养强化自身的频率,让频率散发出气象和能量。另外,要避免鼓噪和多余的肢体动作。人常说,“女抖淫,男抖贱”,大概也是有道理的。
善于驭物,汲取能量。与物相宜,让人能快速汲取能量,增加自己的生命质量。选择恰当的物件、配饰等,对自己会有所增益。
通过这篇短文,希望有悟性的读者能有所体会,认识到质量影响着个人的命运。人的地位和生活品质也是从自身重量这儿得来。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